静女歌

作者:张南容 朝代:唐代

静女歌原文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诗词问答

问:静女歌的作者是谁?答:张南容
问:静女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静女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张南容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南容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77-3

参考注释

女乐

歌舞伎。《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定公 与 季斯 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弱岁

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晋书·姚泓载记论》:“ 景国 弱岁英奇,见方 孙策 。”《北史·儒林传下·沉重》:“ 沉重 字 子厚 , 吴兴 武康 人也。性聪悟,弱岁而孤,居丧合礼。”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述旧言怀》诗:“弱岁游 玄圃 ,先容幸弃瑕。” 孙汝听 注:“弱岁,谓弱冠也。”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湖》诗:“弱岁家 淮 南,常爱风土美。” 曾延年 《阅历》诗:“弱岁甘嬉笑,心如浊水浑。”

组织

(1) 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有系统或构成整体

组织一个集会并建立一个教堂

(2) 按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党团组织

(3) 通常由一类或几类特殊的细胞与其胞间质(胞间质是结构物质之一)一起组成的聚集体,动植物体即由这些聚集体构造而成

结缔组织

(4) 纺织品经纬纱线的结构

斜纹组织

(5) 纺织

树桑麻,习组织

端居

谓平常居处。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筑夫》诗:“寂寞荒村静,端居念远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輒指画谈议,衮衮滔滔,竟晷不倦。”

容色

容貌神色。《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秦始皇 时,有 王道平 , 长安 人也,少时与同村人 唐叔偕 女,小名 父喻 ,容色俱美,誓为夫妇。”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偶值三妇人行於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苏小小 钱塘 名娼也,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栏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

幽闺

深闺。多指女子的卧室。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燕语彫梁,状对幽闺之语。” 唐 崔曙 《古意》诗:“独自幽闺里,夜夜苦更长。”《红楼梦》第九十回:“致使幽闺弱质,弄得这般凄凉寂寞!”

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夭夭

(1) 绚丽茂盛的样子

* ,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2) 体貌安舒或容色和悦的样子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

邻家

邻居;相邻的住家

花装

(1).彩色的服装。 唐 鲍防 《歌响遏行云赋》:“苟精诚之激励,信感应於倐忽,则花装袨服, 楚 艷 陈 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

(2).古代一种多兵种混合部队的名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帝闻 陇 蜀 军阵,向用纯队,近易为花装,令 利州 三路都统制条具二者孰便。”亦作“ 花装队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臣僚请改 和州西路 花装队,帝曰:‘三衙旧亦结花装队,昨已更改。与其临敌旋行抽摘,不若逐色团结之有素也。’”

首饰

原指男女戴在头上的装饰品,后专指妇女的头饰、耳环以及项链、戒指、手镯等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 赫留金。——《变色龙》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上游

(1) 河流靠近发源地的一段

黄河上游

(2) 比喻先进的地位

力争上游

(3) 上级

只恐上游知道

逾阈

亦作“踰閾”。1.跨过门限,出家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伯有 赋《鶉之賁賁》,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逾閾,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杜预 注:“閾,门限。”一本作“踰閾”。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嵇耸殁为文信国公冥幕》:“公诺,载拜退,逾閾,惊寤。”

(2).引申为超越界限。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盖自有知,即以相殉,莫能踰閾,遑云削迹哉。”

河水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仙台

《初学记》卷十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官志》:“尚书省在 神仙门 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臺”。 南朝 梁 王筠 《和刘尚书诗》:“客馆动秋光,仙臺起寒雾。” 唐 王勃 《上许左丞启》:“守愚空谷,歛迹仙臺。”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秦镜

亦作“ 秦鑑 ”。传说 秦始皇 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唐 司空曙 《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 秦 镜,千秋别 汉 宫。”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曲巷高门行》:“伏闕难留直指公(即 张慎学 ),长悬 秦 镜照 吴中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辨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 秦 鑑哉!”

王门

(1).指王宫之皋门、库门。《周礼·地官·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於王门。” 孙诒让 正义:“王门即王宫之皋门、库门。”

(2).犹王庭,帝阙。《竹书纪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 废 )即位,诸夷宾于王门。”《后汉书·东夷传序》:“自 少康 已后,世服王化,遂宾於王门,献其乐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凤,始践王门;七十日之黄龙,初阶郡职。”

(3).王爷的邸第。《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刘良 注:“王门,谓 邵陵王 门也。”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诗:“王门高德业,幕府盛才贤。”原注:“ 卫伯玉 为 江陵 节度,时封 阳城郡王 ,故云王门。” 元 吴莱 《望会稽山》诗:“犹廻 剡 曲棹,肯鼓王门琴?” 王邦采 等注引《晋中兴书》:“ 武陵王 晞 闻其( 戴逵 )能琴,使人召焉。 逵 对使者前破琴曰:‘ 戴安道 不为王门伶人。’” 明 戴良 《喜谢密庵至》诗之一:“自昔王门久曳裾, 河间 礼乐属真儒。”

(4).泛指 王 氏之门户派系。 宋 强至 《寄献王中丞》诗:“纪纲新宪府,德业旧 王 门。”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 王道 字 纯甫 者,受业 阳明 之门……其后趋向果异,不必列之 王 门。”

(5).即 玉门 。《尸子》卷下:“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覊於 王门 。”《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作“玉门”。《吕氏春秋·首时》:“ 武王 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 王门 之辱。”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 王门 即 玉门 ,古以中画近上为‘王’字,‘王’三画正均即‘玉’字。”参见“ 玉门 ”。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汉帝

(1). 汉 朝皇帝。 汉 张衡 《东京赋》:“ 汉帝 之德,侯其禕而!”

(2).指 汉武帝 。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 秦皇 御宇宙, 汉帝 恢武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 汉帝 看桃核, 齐侯 问枣花。” 唐 李白 《妾薄命》诗:“ 汉帝 重 阿娇 ,贮之黄金屋。”

(3).指 汉成帝 。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 申 黜 褒女 进, 班 去 赵姬 昇。 周王 日沦惑, 汉帝 益嗟称。”

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