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作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三月二十九日作原文

阴阴苑树新霏绿,蔌蔌蹊花乱雨红。

九十三春倏已过,去年今岁迥难同。

孰为有住孰无住,半是愁中半喜中。

检点喜愁何处著,一齐排遣付东风。

诗词问答

问:三月二十九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三月二十九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三月二十九日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

2. 二月十四日金川平定捷至稍解筹边之忧云

参考注释

阴阴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马尊师》诗:“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昼阴阴。” 宋 苏轼 《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洗过了脸,我方走出房门,看看天气阴阴的,像要落雨的神气,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

(3).犹隐隐。微痛貌。《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王冰 注:“脾气主右,故右胠下阴阴然深慢痛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一会家阴阴的腹痛似锥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他心里阴阴作痛。”

荫蔽覆盖。

蔌蔌

(1).猥琐丑陋貌。《诗·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传:“蔌蔌,陋也。” 林纾 《读<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满朝列,国岂有不卒斩者耶!”

(2).风劲烈貌。《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李善 注:“蔌蔌,风声劲疾之貌。” 唐 韩愈 《雨》诗:“坐来蔌蔌山风疾,山雨随风暗原隰。”

(3).飘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之二:“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苏轼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 明 高启 《梅花》诗之八:“枝头谁见花惊处,嫋嫋微风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苏轼 《食甘》诗:“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词:“共粉泪,两蔌蔌。”

(5).象声词。轻微之声。《南史·王晏传》:“见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视之,犹木也。 晏 恶之,乃以纸裹桷子,犹纸内摇动,蔌蔌有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会夜,大雾晦黑,乃设伏。纵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声。”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有住

佛教语。谓心有所执住,不能随缘而行。与“无住”相对。《金刚经·离相寂灭分》:“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説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无住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唐 张说 《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中半

对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正须平量,中半分取。”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为人憎爱中半,佛也不得人道是哩!”

检点

(1) 查看;查点

检点物品

(2) 言行谨慎

言行有失检点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一齐

同时

排遣

指消除寂寞和烦闷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元好问《怀益之兄》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