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潮州三首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送金潮州三首原文

潮人无计驻轩车,来扇仁风仅岁馀。
棘院从今添立鹄,金堤亘古免为鱼。
真堪香火陪韩庙,谁采风谣继叶渠。
曾忝史官牛马走,不妨奋笔为公书。

诗词问答

问:送金潮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送金潮州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驻轩

停车。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风奇响而驻轩,烟异色而低斾。”

仁风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棘院

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牓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元 刘詵 《中秋留故居兄弟对月分韵得多字》:“棘院功名风雨过,柴门兄弟月偏多。” 清 赵翼 《分校杂咏·封门》:“关锁中分棘院深,外帘信息总沉沉。”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金堤

亦作“ 金隄 ”。 1.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媻姗勃窣,上金隄。” 颜师古 注:“言水之隄塘坚如金也。”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 宋 柳永 《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清 钱谦益 《寄督漕张御史》诗之二:“ 铁瓮 云帆连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史记·河渠书》:“ 孝文 时河决 酸枣 ,东溃 金隄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马县 东五里。”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县 都江堰 一带 岷江 的江堤。《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县 西,隄有左右口,当 成都 西也。”

亘古

整个古代;终古

亘古通今,明鲜晦多。——鲍照《清河颂》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清·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为鱼

《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唐 杜甫 《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 万年宫 ,微卿,我且为鱼。’”

香火

(1) 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

香火甚盛

(2) 燃点的香

用香火点爆竹

采风

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

史官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牛马走

(1).旧时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 李善 注:“走,犹僕也……自谦之辞也。” 宋 梅尧臣 《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诗:“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 宋 蔡襄 《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去年大暑过 京口 ,唯子见过牛马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下走》:“ 应劭 曰:‘下走,僕也。’…… 司马迁 与 任安 书称‘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即下走也,上称官名,下则自谦之词。或解为太史公之牛马走,则迂而凿矣。”

(2).谓像牛马般奔波劳碌。 唐 李宣远 《近无西耗》诗:“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明史·文苑传三·何良俊》:“ 良俊 居久之,慨然嘆曰:‘吾有 清森阁 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籤,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弃此不居,而僕僕牛马走乎?’遂移疾归。”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所学一以失,终身牛马走。”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奋笔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书省独能奋笔弗顾者,唯有 丘巨源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唐 韩愈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 巴金 《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