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毯乐辞二首

作者:徐铉 朝代:唐代

抛毯乐辞二首原文

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
不知红烛下,照见彩霞毬飞。
借势因期有剋,巫山暮雨归。

诗词问答

问:抛毯乐辞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问:抛毯乐辞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徐铉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灼灼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书》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传花

传递花朵。宴会时的一种游戏。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欧公 在 扬州 ,暑月会客,取荷花千朵插画盆中,围绕坐席。又命坐客传花,人摘一叶,尽处饮以酒。”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画旗

有画饰的旗。 唐 王维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画旗摇浦漵,春服满汀洲。” 唐 岑参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 唐 刘禹锡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之五:“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红烛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像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照见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说得非常分明,这才可以照见 托尔斯泰 ,而且也照见那以 托尔斯泰 为‘卑污的说教者’的 中国 创造社旧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彩霞

彩色的云霞

借势

(1) 依靠别人的势力

(2) 乘机;乘势

借势逃脱

巫山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