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居士挽词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杨君居士挽词原文

孝至兰陔茂,身修梓里恭。
名场儿中鹄,姻党婿乘龙。
驹隙惊年运,蝉嫣有庆钟。
幽光定无憾,丰刻妙形容。

诗词问答

问:杨君居士挽词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杨君居士挽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兰陔

《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唐 刘禹锡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兰陔行可採,莲府犹回瞪。”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圣子问安,方极兰陔之养。” 清 朱彝尊 《送周赞善清原视学浙江》诗之二:“兰陔花暖日初晴,莱衣潘舆次第迎。”

梓里

指故乡

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名场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中鹄

(1).射中靶子。 唐 张茔 逸句:“一箭不中鵠,五湖归钓鱼。”

(2).引申为准确。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乔峰 已得续聘之约,其期为十四个月。前所推测,殊不中鹄耳。”

(3).喻及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日蒙圣天子下詔,乃丈夫富贵之秋。姑待来年,必期中鵠。”

姻党

亦作“婣党”。犹姻族。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向使 西京 七族, 东京 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全,决不尽败。”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王 氏之父 蒙正 由 刘 氏婣党,屡典名籍。”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是时 缓叔 舘余姻党 张君 家,余尝与同宿一榻。”

乘龙

(1).比喻趁时而动。《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王弼 注:“升降无常,随时而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故曰‘时乘六龙’也。”六龙指乾卦六阳爻。《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乘龙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

(2).乘坐龙车。《楚辞·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轔轔,高驼兮冲天。”

(3).骑龙。《东观汉记·冯异传》:“上曰:‘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 唐 韩愈 《华山女》诗:“ 玉皇 頷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抛梁上,乘龙夜去陪天仗。袖中奏罢一封书,尽与苍生除祸瘴。”

(4).《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因以“乘龙”比喻成仙。 唐 杜牧 《书处州韩吏部孔子庙碑阴》:“昼日乘龙上天,诚得其药,可如 黄帝 。”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 安期 与 羡门 ,乘龙安在哉!”

(5).对帝王死去的讳称。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先皇乘龙去不返,悲风惨淡吹宸极。”

(6).比喻得佳婿。《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 孙儁 字 文英 ,与 李元礼 俱娶太尉 桓焉 女。时人谓 桓叔元 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唐 杜甫 《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恨不呵早早乘龙。夜夜孤鸿,活害杀俺翠娟娟雏凤。”

四条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帝赐之乘龙, 河 汉 各二,各有雌雄。” 杜预 注:“合为四。”

驹隙

比喻光阴迅速。为“白驹过隙”之省。隙,墙壁间的空隙。

蝉嫣

(1).连续不断。《汉书·扬雄传上》:“有 周氏 之蝉嫣兮,或鼻祖於 汾 隅。”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蝉嫣,连也,言与 周氏 亲连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清 许赓扬 《祭业师冯桂芬文》:“呜呼!在山之泉,公固能淡;门业蝉嫣,公更无憾。” 王国维 《观堂集林·商三句兵跋》:“ 商 句兵三,出 保定 清苑 之南乡……三器之文,蝉嫣相承,盖一时所铸。” 章炳麟 《顶羯罗君颂》:“家世蝉嫣,牒有闕文。”

(2).见“ 蝉焉 ”。

幽光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 * 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无憾

没有怨恨;没有不满。《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宋 魏了翁 《题孙教授志铭》:“吾同年友 孙次龙 之葬, 张义立 誌之, 刘文节公 铭之,可以无憾矣。”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下他的笔,他死而无憾。”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