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宧光等跋沈士充敩十四名家画卷·其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春山如佳人,秀涩而含冶。

妙处难形容,北苑其工者。

欲吐犹未吐,淑气峰头惹。

旋鸣旋弗鸣,泉声涧脚泻。

溪亭乔树下,对坐客閒雅。

疑是裴与王,从游深趣写。

董迹子居摹,契要无少假。

独缺名流题,斯复因何也。

诗词问答

问:《题赵宧光等跋沈士充敩十四名家画卷·其五·仿董源春山缺跋者因题空处》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马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

2. 卷内每画各有名人题跋惟此段独缺殊不可晓然究为全璧之颣因题数语补之

参考注释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北苑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北史·魏明元帝纪》:“癸丑,穿鱼池於北苑。” 唐 卢纶 《春词》:“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李氏 集有翰林学士 陈乔 作《北苑侍宴赋诗序》曰:‘北苑,皇居之胜概也。掩映丹闕,縈迴緑波,珍禽奇兽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

(2).泛称皇室园林。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按,此指 北宋 的南御苑-- 玉津园 ,在 汴京 ( 开封 ) 南薰门 外。

(3).指 南唐 画家 董源 。 董源 曾官北苑使,世称 董北苑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江南 中主 时,有北苑使 董源 善画,尤工秋嵐远景,多写 江南 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北苑 画小树,不先作树枝及根,但以笔点成形。”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诗:“画家遵 北苑 ,墨法秘 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斋竟夕香。”

(4). 宋 代名茶产地。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代 之季, 建 属 南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 北苑 。”按, 建 , 建州 ,今 福建 建瓯县 。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厥今,茶自 北苑 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参见“ 北苑茶 ”。

(5).见“ 北苑茶 ”。

淑气

(1).温和之气。 晋 陆机 《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唐 柳道伦 《赋得春风扇微和》:“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宋 朱淑真 《冬至》诗:“黄鐘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气阵阵催。”

(2).指天地间神灵之气。《旧唐书·音乐志四》:“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明 郑仲夔 《耳新·蔼吉》:“劲骨干霄,品业兼擅,非钟川岳之淑气者不能。”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溪亭

临溪水的亭子。 唐 张祜 《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乔树

高大的树。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犹恐拯溺迟於援手,救经缓於扶足,待 越 人之舟檝,求 鲁 匠之云梯,则必悬於乔树之枝,没於深泉之底。” 唐 杨炯 《送丰城王少府》诗:“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坐客

看客,观众

坐客乃西顾而叹。——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从游

亦作“ 从游 ”。1.随从出游。《论语·颜渊》:“ 樊迟 从游於 舞雩 之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喜从游,遇 长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与之相游处。谓交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见谓之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余尝登门,出近作《赠别》长短句以示公……公赏诵久之。是后,从游颇密。”

(3).随从求学。 明 徐爱 《<传习录>卷上‘按语’》:“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驪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 爱 备録平时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证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见“ 从游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