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其一

作者: 赵希焄朝代: 宋代

大涤洞·其一原文

门敲石鼓叩神灵,洞府巉岩杳霭深。

直欲九渊惊睡玉,须凭一炷爇香沉。

几年曾救桑林旱,今日还书鲁史霖。

妙句不妨留大涤,要知栖凤也来吟。

诗词问答

问:大涤洞·其一的作者是谁?答:赵希焄
问:大涤洞·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大涤洞·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赵希焄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希焄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

石鼓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神灵

(1) 指各类神

上天神灵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异;神奇

生而神灵

(3) 指魂魄;灵魂

洞府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巉岩

(1) 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装扮起来。——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

杳霭

见“ 杳蔼 ”。

九渊

(1).深渊。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於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於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於九渊。”

(2).古乐歌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 少昊 之乐曰《九渊》。”按,其辞早失传, 唐 元结 曾采用其名补作乐歌。

惊睡

惊醒睡眠。 宋 范成大 《病中夜坐呈致远》诗:“似雾如烟夜气浮,鹤鸣惊睡起搔头。” 清 刘大櫆 《次朱药岑瓶中海棠原韵却增二韵为戏》:“朦朧带晕初惊睡,浅淡垂衣欲卸妆。”

桑林

(1).桑树林。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一:“蝉鸣空桑林,八月 萧关 道。” 宋 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诗:“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元 赵孟頫 《右耕》诗之十二:“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颼颼。”

(2).古乐曲名。相传为 殷 天子之乐。《左传·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晋侯 於 楚丘 ,请以《桑林》。” 杜预 注:“《桑林》, 殷 天子之乐名。”《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说林训》:“ 上駢 生耳目, 桑林 生臂手,此 女媧 所以七十化也。” 高诱 注:“ 上駢 、 桑林 皆神名。”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 荀罃 不从 桑林 之祟,而 晋侯 之疾间。”

(4).古地名。相传为 殷汤 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 燕 之有 祖 ,当 齐 之社稷,宋之有 桑林 , 楚 之有 云梦 也。”《淮南子·主术训》:“ 汤 之时,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还书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鲁史

(1). 鲁国 的历史记载; 鲁国 历史。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仲尼 因 鲁 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於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 鲁 史以修《春秋》。”

(2).指《春秋》。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 鲁 史书占,睹云容之表瑞; 周 圭测景,喜日驭之延暉。” 清 朱鹤龄 《刈稻行》:“土膏不发穀不成, 鲁 史特书关治乱。”

妙句

在戏剧、音乐喜剧、演说、漫画、幽默故事或广告中使人顿时领悟要点的句子或短语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