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原文

白头四海客,青眼几何人。
况复平生旧,端殊数面亲。
文声虽益振,仕簿亦何屯。
好在章江水,聊堪濯世尘。

诗词问答

问: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赵蕃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书法欣赏

赵蕃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青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殊数

(1).谓寿数不同。 汉 王充 《论衡·气寿》:“鸟兽与人异形,故其年寿与人殊数。”

(2).异乎寻常的际遇;特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国初沿 明 旧制,阁臣例不兼经筵。 雍正 以前,惟 崑山 、 桐城 、 泽州 、 太仓 四相国,以大学士兼经筵讲官,盖殊数也。”

文声

(1).工于为文的名声。《宋史·孔文仲传》:“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 元 冯子振 《红绣鞋·题小山苏堤鱼唱》曲:“ 东里 先生酒兴, 南州 高士文声。”

(2).指文章与诗歌。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书契之兴,肇於羲画;文声之比,成於诗乐。”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世尘

(1).尘世;人间。 唐 王昌龄 《题朱炼师山房》诗:“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天星降世尘。”

(2).指世俗之事。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还为世尘婴,颇带顦顇色。”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弟子隐志不坚,为世尘牵引,有违明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