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

作者: 李洪朝代: 宋代

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原文

每恨元宵雨,收灯遽喜晴。
喧阗虽倦逐,勃窣漫徒行。
入夜寒无赖,随人月有情。
旅怀忘晤赏,拥鼻有诗成。

诗词问答

问: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名句大全

李洪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书法欣赏

李洪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元宵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收灯

旧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日谓上灯,正月十八日谓收灯。 宋 姜夔 《浣溪沙》词序:“己酉岁客 吴兴 ,收灯夜闔户无聊。”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宝髻双双出綺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 清 黄景仁 《木兰花慢·十八夜对月》词:“道今夜收灯,半城犹照,剩管残絃。”

喧阗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哗,热闹。 唐 杜甫 《盐井》诗:“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苏轼 《竹枝歌》:“水滨击鼓何喧闐,相将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即今清明时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游人如蚁。”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黄景仁 《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李大钊 《上海的童工问题》:“有些小孩子,在喧阗的机器声中,被放在摇篮中,或睡或醒。”

喧哗拥挤。 唐 陆乔 引 沉青箱 《过台城感旧》诗:“繁华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新婚者,却扇之夕,亲朋杂沓,呼笑諠闐,谓之闹房。”

勃窣

亦作“ 勃崒 ”。1.匍匐而行;跛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乃相与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媻跚勃窣,匍匐上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谁言水北无人到,亦有槃珊勃崒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朱文公足疾》:“出门放步人争看,不是前来勃窣翁。”

(2).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 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 张凭 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徐震堮 校笺:“勃窣即婆娑之声转。” 金 高士谈 《次韵饮嵓夫家醉中作》:“清新 李白 诗能胜,勃窣 张凭 理最玄。”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大哉《仁学》书,勃窣天为惊。”

(3).犹婆娑。纷披貌。 明 刘基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流苏勃窣垂鏤膺,斒斕驳马騮骆驓。”

(4).犹婆娑。摇曳貌。 姚锡钧 《即事效湘绮楼体》诗:“玄谭帘勃窣,清照水委迤。”

徒行

(1).步行。《论语·先进》:“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邢昺 疏:“徒,犹空也,谓无车空行也,是步行谓之徒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徒行出,至 曲江 西 杏园 东。” 元 曹之谦 《风雪障面图》诗:“僕夫徒行亦良苦,吻噤不语心应语。”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狐》:“美艷若此,而徒行何也?”

(2).谓无事闲行。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僕不远千里,裹粮求见,非徒行也,意必谓 明公 有以见教,而含木石不尽勤勤之意何耶?”

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

无赖

(1) 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素无赖。——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犷悍无赖。——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耍无赖

(2) 游手好闲,刁滑强横的人

地痞无赖

(3) 无奈;无可奈何

(4) 顽皮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随人

犹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询伊长嫂爱奴,乃知 瓏 虽年少,早已矢脱风尘,而志在随人,又不愿作势家姬妾。”

有情

(1) 指男女互相倾慕的感情。也指普通的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2) 有意思、有趣

曲外有情

旅怀

羁旅者的情怀。 唐 祖咏 《过郑曲》:“旅怀劳 * ,淅淅有凉风。” 唐 张继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诗:“ 江 汉 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明 李贽 《客吟》诗之一:“旅怀日不同,客梦翻相似。”

拥鼻

(1).掩鼻。 唐 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后蜀 顾夐 《更漏子》词:“旧欢娱,新悵望,拥鼻含嚬楼上。”

(2).见“ 拥鼻吟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