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作者: 吴可几朝代: 宋代

钓台原文

君王取天下,有人将甲兵。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间,区区安取成。
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
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
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延。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
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聪。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
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
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
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
如何逸民傅,乃有狂奴名。

诗词问答

问:钓台的作者是谁?答:吴可几
问:钓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可几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可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甲兵

(1) 铠甲和兵器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秦风·无衣》

甲兵顿弊。——宋· 苏轼《教战守》

(2) 兵士或军队

抑王兴甲。——《孟子·梁惠王上》

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人相

(1).人的相貌、形貌。 唐 皮日休 《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 《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象一只落汤鸡,他已经失去人相了。”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取成

(1).媾和。《左传·庄公十四年》:“春,诸侯伐 宋 、 齐 请师于 周 。夏, 单伯 会之,取成于 宋 而还。”

(2).谓学成。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节 ﹞少工 欧阳率更 书……尝於衢路间,忽见士人, 节 谓之曰:‘速将二千钱来,二十日内,教你 欧 书取成。’”

养高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上》:“ 武德 、 贞观 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直使

(1).当值之使者。《战国策·齐策三》:“ 郢 之 登徒 ,直使送之,不欲行。” 鲍彪 注:“直犹当。”

(2).犹即使。 宋 辛弃疾 《新居上梁文》:“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万乘

(1) 车辆

(2)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使敌万乘。——《韩非子·五蠹》

致万乘之势。——汉· 贾谊《过秦论》

慕仰

仰慕。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吴保安 不肖,幸与足下生同乡里,虽缺展拜,而慕仰有日。”

鸿冥

见“ 鸿飞冥冥 ”。

指高空。 宋 孔武仲 《轺车馆》诗:“野阔天长入望青,眼中虚豁到鸿冥。”

渔钓

钓鱼。《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 周西伯 。” 唐 戴叔伦 《喜雨》诗:“樵歌野田中,渔钓沧江潯。” 沉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申屠氏 ﹞十岁能属文,读书过目成诵。其兄渔钓海上,女作诗送之。”

下定

(1).下聘。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巴金 《秋》二六:“他就要续弦了,初八下定。”

(2).付出定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那么你吃过饭赶紧走看,马上下定,马上今天就搬。”

王志

天子的意向。《周礼·夏官·撢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廵天下之邦国而语之。” 郑玄 注:“道,犹言也。以王之志与政事諭説诸侯,使不迷惑。”

骄盈

(1).骄傲自满。《荀子·仲尼》:“抑有功而挤有罪,志骄盈而轻旧怨。” 北周 庾信 《角调曲》:“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元 揭傒斯 《赠洪参军兄弟》诗:“君德贵并包,臣道戒骄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旭亭家书》:“天下事多矣!未有骄盈而不败者。”

(2).猛烈旺盛。 宋 司马光 《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见闻

看到听到的情况

不尔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曰:‘报汝 平王 ,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 楚 为墟矣。’”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所求一一务如约,不尔便欲来 天津 。”

不有

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不臣

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商山

山名。在今 陕西 商县 东。亦名 商岭 、 商阪 、 地肺山 、 楚山 。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秦 末 汉 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晋 陶潜 《桃花源诗》:“ 黄 綺 之 商山 ,伊人亦云逝。” 唐 王湋 《送王闰》诗:“ 江 芜连 梦泽 , 楚 雪入 商山 。” 章炳麟 《訄书·相宅》:“奉駠驹黄牛以郊天於土中。 鄠杜 竹林, 商山 甘木, 汧 濒牧马,不膴於 关中 ,不可以居。”参见“ 商山四皓 ”。

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用是

因此。《汉书·赵充国传》:“车輢将军 张安世 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 卬 家将军以为 安世 本持槖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恒恐后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艺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读中秘书者,任其入览。用是海内从风,人文炳蔚,学术昌盛,方驾 汉 、 唐 。”

西京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绝世

(1) 冠绝当时,举世无双。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死;弃世

万一

(1) 万分之一,表示极小的部分

万一之得。——《聊斋志异·促织》

(2) 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定

万一下大雨,我也一定来

皇明

皇帝的圣明。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谀辞。 汉 班固 《西都赋》:“天人合应,以发皇明。”《南齐书·陆澄传》:“ 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识。” 唐 杜甫 《能画》诗:“政化平如水,皇明断若神。”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皇明烛九幽,湔祓用神兵。”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清宁

(1).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黄景仁 《过钓台》诗:“乾坤自清寧,道不与消长。”

(2).指时世太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四海清寧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3).清静,安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远保持数学的谨严,那又是何等清宁的状态。”

所怀

(1).怀抱;心中所想。《庄子·在宥》:“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声之於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故缀敍所怀,以为之赋。”

(2).忧伤;哀怜。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客星

我国古代对新星和彗星的称谓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逸民

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

狂奴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