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七月石庵学使重过西园话旧仍用不系舟小

作者:尹继善 朝代:清代

原文

栖霞胜处易句留,记否前番韵屡酬。

松柏惯逢如旧雨,溪山正好是新秋。

君应回首吟晴黛,我亦相思梦碧流。

何日联镳苔径里,招携同上最高头。

诗词问答

问:《壬午七月石庵学使重过西园话旧仍用不系舟小集韵·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尹继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尹继善的名句有哪些?答:尹继善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2. 石庵适自栖霞来。

参考注释

栖霞

寺庙名

拥至栖霞禅院。——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胜处

美好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南峰北岭,多结禪栖之士,东巖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承供养者,现世福资,为亡者转生于胜处。” 明 唐顺之 《石屋山志序》:“ 石屋 者, 安成 山水之胜处也, 彭君 隐焉而乐之。”

句留

逗留;停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上元县 ﹞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铁桥石柱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

前番

上次。 宋 杨万里 《郡中上元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诗:“红锦芙蓉碧牡丹,今番灯火减前番。”《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前番令人请 孙子 , 孙子 未来,回书道是先往 燕国 ,后退 燕 兵。”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三:“欲求縹渺反幽深,悔杀前番拂袖心。”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如旧

如故;跟原来一样

小桥,荷花,…一切如旧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新秋

(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

(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碧流

绿水。 唐 孟浩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诗:“洲势逶迤遶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后蜀 顾敻 《河传》词:“碧流纹细,緑杨丝輭。”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应修人 《新柳》:“软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联镳

(1).犹联鞭。 唐 权德舆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诗:“联鑣 长安 道,接武 承明宫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早约戎装去看城,联鑣壕上嘆风尘。”《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人联鑣按轡而行。”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蟠桃宫》:“岁之三月朔至初三日,都人治酌呼从,联鑣飞鞚,游览於此。”

(2).喻相等或同进。《北史·甄琛传》:“观其状也,则 周 孔 联鑣, 伊 颜 接衽。” 宋 岳珂 《桯史·富翁五贼》:“名亦在鼎甲,联鑣入团司。”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后此 越石 、 景纯 ,联鑣接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且 日本 人以矮特闻,而今者变法而强,与强 英 联鑣。”

招携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同上

(1) 指与前面所提及的事物相同

同上所述

(2) 一同上场

高头

(1) 〈方〉

(2) 上级

高头的意思你敢违抗?

(3) 上面

那座山高头有一座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