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首

作者: 释文礼朝代: 宋代

偈颂五首原文

七尺单前,一蒲 1一1团地。
横亘十方,竖穷三际。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礼
问:偈颂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礼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礼名句大全

释文礼偈颂五首书法欣赏

释文礼偈颂五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五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七尺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横亘

见“ 横亘 ”。

亦作“横亙”。1.绵延横陈。 唐 王昌龄 《出郴山口寄张十一》诗:“石脉尽横亙,潜潭何时流。”《旧五代史·唐书·周德威传》:“两军皆阵, 梁 军横亙六七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 太行 之麓蜿蜒东注,横亙塞垣。” 碧野 《天山景物记》:“﹝ 天山 ﹞连绵几千里,横亘 准噶尔盆地 和 塔里木盆地 之间,把广阔的 新疆 分为南北两半。”

(2).横跨。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仍以石梁横亙汤上,而莲花纔出水际。” 清 戴名世 《暑雪亭记》:“有大石状若柳叶横亘其中为梁,水从梁下暗渡入於溪旁。” 蔡仪 《诗的比兴和形象思维的逻辑特征》:“ 大渡河 上横亘两岸架着铁索桥的形状,已是写得很鲜明的了。”

十方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