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

作者: 陈长方朝代: 宋代

原文

好在苏夫子,琴书安稳不。
尺书寄双鲤,一一无沉浮。
不见才几日,沃若桑已稠。
庆与曜庵人,静话同茶瓯。
目送归飞鸿,缥缈天南头。
趣合略畦畛,道同当共谋。
何时暂来旋,促驾毋停辀。

诗词问答

问:《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的作者是谁?答:陈长方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长方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长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安稳

(1) 安全而稳当

她丢了那安稳的职务,情愿到这里来冒险,这一份精神,多么可爱!——茅盾《锻炼》

(2) 安定平稳

船走得很安稳

尺书

(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秦 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文选·应璩<百一诗>》:“文章不经国,筐篋无尺书。” 李善 注引 刘向 《新序》:“府库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简书。”

(2).指书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 悦兮忘罪除, 吴王 欢兮飞尺书。” 唐 刘沧 《留别崔澣秀才昆仲》诗:“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棠》诗之二:“半偈偶题 苏玉局 ,尺书烦寄 谢公墩 。”

(3).指诏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僧令法师墓志铭>》:“见重 高帝 ,尺书屡发。”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林子山诗》:“轻薄子犹诵其出山诗云:‘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 明 宋濂 《渊颖先生传》:“此小丑耳,何必上勤王师,使某持尺书諭之足矣。”

双鲤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沉浮

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

与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

与世沉浮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沃若

(1).润泽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朱熹 集传:“沃若,润泽貌。”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序》:“故亦浚碧池之涟漪,增瑶林之沃若。” 明 刘基 《杂诗》之七:“枯萎仰沾溉,沃若生葱青。” 清 赵翼 《喜雨》诗:“润难期沃若,暵暂解焚如。”

(2).驯顺貌。《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 李善 注:“《诗》曰:‘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沃若,调柔也。”

目送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归飞

(1).往回飞。《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郑玄 注:“乐乎彼雅乌,出食在野,其饱,羣飞而归提提然。” 晋 左思 《吴都赋》:“山鷄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二:“仰瞻陵霄鸟,羡尔归飞翼。”

(2).鸟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时禽异羽,翔集閒关。兼比翼鸟,不比不飞。鸟名‘归飞’,鸣声自呼。”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天南

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宋 杨万里 《潮阳海岸望海》诗:“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道同

(1).志趣相投。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 少华 。”

共谋

共同谋划(多指干坏事)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暂来

(1).暂时逗留。道家谓生。《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参见“ 暂往 ”。

(2).犹一行。 唐 白居易 《答张籍因以代书》诗:“今日正闲天又暖,可能扶病暂来无?”

促驾

催车速行。《孔子家语·颜回》:“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 颜回 。” 明 王世贞 《说部·短长上》:“ 信陵君 既促驾归 魏 , 魏王 与之相持而泣。”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我意为君开,促驾束严装。”

诗文赏析


【原题】: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