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道傍古松下钱王水绝顶微露塔尖闻有僧院名

作者: 张镃朝代: 宋代

原文

山围当车巾,佳兴坌满前。
盘松俨如画,盖叠疎萝缠。
沙平恰席许,坐荫宜铺毡。
扶筇瞰根穴,湛碧泓寒泉。
霏空雨方来,众绿争欣然。
炎销道旁地,此倍凝阴烟。
摩挲复潄涤,毛骨俱澄鲜,轮囷复清冷,肯受代谢迁。
何必绝尘世,高洁自永年。
钱王德民深,姓氏水为传。
遥瞻窣堵坡,背立苍峦巅。
人言有废寺,欲到愁攀缘。
诸天散香华,顾我应恻怜。
被役不为饥,凡质何繇仟。

诗词问答

问:《酌道傍古松下钱王水绝顶微露塔尖闻有僧院名》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佳兴

(1).饶有兴味的情趣。 唐 王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元 刘文清 《玉漏迟·泛舟东溪》词:“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 楼无限佳兴。”

(2).指雅兴。 宋 秦观 《雪斋记》:“州倅太史 苏公 过而爱之,以为事虽类儿嬉,而意趣甚妙,有可以发人佳兴者。”

盘松

天然或人工结扎的枝干盘屈的松树。

俨如

(1).端庄貌。《新唐书·郭元振传》:“自朝还,对亲欣欣,退就室,儼如也。”

(2).宛如,好象。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民有积粟,野无饿殍,鷄犬牛羊散被草野,富庶充实,儼如承平之世。” 清 李天馥 《<溉堂诗集>序》:“鬚眉毕白,儼如 商洛 之就聘者。” 郭沫若 《苏联纪行》:“彼此本不相识,但国外相逢俨如旧友。”

湛碧

(1).水清绿之色。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雾坛凝紫,河宫湛碧。”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渊沉三千丈,湛碧寒无波。” 明 杨士奇 《同蔡尚远尤文度朱仲礼杨仲举蔡用严游东山》诗:“方塘涵湛碧,乔林茂敷衍。”

(2).泛指青绿之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驻跸山》:“前临平原,旷若天井,湛碧难尽。”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四十八架涂有红膏药商标的轰炸机已经掉头向东方飞去,被九十六具马达在湛碧长空中扰动的热浪已慢慢静止下来。”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诗》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方来

(1).将来。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王孙圣 ﹞博学彊识,通於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后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来,岂不休哉!”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又驿中言别友人》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2).近来。 唐 韦应物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诗:“车马日萧萧,故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如何。”

欣然

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规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宋将军欣然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阴烟

山中雾气。《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峗,葱翠阴烟。” 吕延济 注:“阴烟,山中气也。” 唐 刘长卿 《关门望华山》诗:“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毛骨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澄鲜

清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金 元好问 《丙辰九月十六日挈家游龙泉》诗:“风色澄鲜称野情,居僧闻客喜相迎。” 郁达夫 《迟桂花》:“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

轮囷

(1).盘曲貌。《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 宋 王禹偁 《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诗:“ 戏马臺 荒春寂寞,斩虵乡古树轮囷。” 清 李必恒 《吴门徐昭法先生画芝》诗:“垒坷轮囷态最工,披图謖謖起清风。”

(2).硕大貌。《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 汉 郑玄 注:“轮,轮囷,言高大。”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尤多荔枝,皆大本,轮囷数围。”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夏果磊落,秋瓜轮囷。”

清冷

(1) 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

清冷的秋夜

(2) 冷落;冷清、凄凉

旅客们都走了,站台上十分清冷

受代

旧时谓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为受代。《北史·侯深传》:“而 贵平 自以 斛斯椿 党,亦不受代。”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县令 毕造 已受代,檥舟未发。” 清 钮琇 《觚賸·七月天》:“﹝ 金道洲 ﹞未几以受代詿误去。”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绝尘

超绝尘路,即与人世隔绝

许由务光非绝尘也。—— 清· 黄宗羲《原君》

高洁

高尚纯洁

实际行动证明她很高洁

永年

(1).长寿。《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 三国 魏 曹操 《龟虽寿》诗:“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靳以 《泥路》:“她知道他是不会永年的,死亡时时可以唤着他。”

(2).指长久。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王德

王者之德行。《庄子·天地》:“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南朝 宋 何承天 《白鸠颂》:“王德所覃,物以应显。” 宋 毕仲游 《谢晴文》:“夫一牲之荐,不足以报王德。”

姓氏

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遥瞻

向远方看;凝目远视

窣堵坡

见“ 窣堵波 ”。

背立

背人而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狐》:“ 郑子 速呼前追,方背立,以扇障其面。”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少年游序》:“客言其姿态绰约,背立风前,殆夺画图。”京剧《杜鹃山》第五场:“ 雷刚 猛力推开 温其久 ,愤然背立。”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诸天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禅有十八天,无 * 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香华

佛教语。指供养佛前的香和花。《法华经·序品》:“香华伎乐,常以供养。”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何繇

见“ 何由 ”。

诗文赏析


【原题】:
酌道傍古松下钱王水绝顶微露塔尖闻有僧院名益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