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作者: 权德舆朝代: 唐代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原文

清晨策羸车,嘲唽闻村鸡。
行将骑吏亲,日与情爱暌。
东风变林樾,南亩事耕犁。
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广畦。
杂英被长坂,野草蔓幽蹊。
泻卤成沃壤,枯株发柔荑。
芳树莺命雏,深林麏引麑。
杳杳途未极,团团日已西。
哲士务缨弁,鄙夫恋蓬藜。
终当税尘驾,盥濯依春溪。

诗词问答

问: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的作者是谁?答:权德舆
问: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权德舆的名句有哪些?答:权德舆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25-24

参考注释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村鸡

1.亦作"村鸡"。

2.农家饲养的鸡。

行将

不久就要;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行将就道

骑吏

出行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唐 刘禹锡 《有感》诗:“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

情爱

(1) 亲爱或友爱之情;情谊

情爱甚密

(2) 特指男女间的爱情

夫妇间的情爱更加浓密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林樾

林木;林间隙地。 唐 皮日休 《桃花坞》诗:“夤缘度南岭,尽日寄林樾。” 宋 朱熹 《西寮》诗:“畬田种胡麻,结草寄林樾。”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旭日穿林樾,嵐光宕屋檩。” 清 魏源 《重游百泉》诗:“遥山白于晓,林樾失翠黛。” 许地山 《缀网劳蛛》:“她看见一个人携着她底女儿从海边上来,穿过林樾,一直走到跟前。”

南亩

指田野

转而缘南晦(晦,同“亩”)。——《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唐· 杜牧《阿房宫赋》

耕犁

亦作“ 耕犂 ”。耕田犁地。泛指耕作。《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乃教其耕犂,使之冠履。” 唐 孟郊 《寒溪》诗:“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犂。” 宋 李纲 《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

青菰

植物名。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古以为六谷之一。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香饭青菰米,嘉蔬緑芋羹。” 唐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诗:“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广畦。” 宋 陆游 《乙丑重五》诗:“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

白水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白水 !” 杨伯峻 注:“‘有如 白水 ’即‘有如 河 ’,意谓 河 神鉴之,《晋世家》译作‘ 河 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弗与同心,如 文公 ( 晋文公 )白水之誓。”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心》诗之三:“个个披肝盟白水,人人沥胆矢丹心。” 刘师培 《文说》:“以‘青云’为得志,以‘白水’为誓词。”

(2).泛指清水。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白水过庭激,緑槐夹门植。”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诗:“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去年这时候才乐呢:白水燉猪肉,还没开锅就要出发。”

(3).白开水的简称。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端起杯子,对 四凤 ]这是白水,小姐![泼在地上] 鲁四凤 :[冷冷地]本来是白水,没有茶。”

(4).水名。源出 湖北省 枣阳市 东 大阜山 ,相传 汉光武帝 旧宅在此。《文选·张衡<东京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 薛综 注:“ 白水 ,谓 南阳 白水县 也, 世祖 所起之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唐 李白 《上云乐》诗:“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王琦 注引《后汉书》:“ 光武 旧宅在今 随州 枣阳 东南,宅旁二里有 白水 焉,即 张衡 所谓‘龙飞 白水 ’也。”

(5).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 昆仑山 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引《淮南子》:“ 白水 ,出 崑崙之山 ,饮之不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復神驰 白水 ,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

杂英

(1).谓五采相映。《管子·地员》:“沃土之次曰五位,五位之物,五色杂英。” 郭沫若 等集校:“《説文》‘杂,五色相合’。‘杂英’谓草木英华五采相杂也。”

(2).各色花卉。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却坐一面,则流芳忽起,杂英乱飞。”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暑后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欣人。”

长坂

见“ 长阪 ”。

野草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幽蹊

犹幽径。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咏梨》:“花潭竹树傍幽蹊,歌舞留人月易低。”参见“ 幽径 ”。

泻卤

冒盐碱,亦指盐碱地。《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望 封於 营丘 ,地泻卤,人民寡。”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泻卤,咸地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昨修 二股 ,费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泻卤,俱为沃壤,庸非利乎!” 谢彬 《新疆游记·塔城伊犁两道属》:“其山磝礐,沙磧三百餘里,自大小盐池外,弥望皆泻卤,垠无人居。”

沃壤

肥沃的土地

枯株

枯槁的根株。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兑》:“霜冷蓬室,更为枯株。” 唐 韩愈 《昼月》诗:“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宋 范成大 《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株,独速槎牙立暝途。” 金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诗:“阳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夜将半,邻斋灯火尽灭,府君独焚膏挟册,危坐如枯株。”

柔荑

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手如柔荑。——《诗·卫风·硕人》

芳树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三:“芳树垂緑叶,清云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 秦 栈,春流遶 蜀 城。” 明 余思复 《寒食日游焦山》诗:“郭外参差一径斜,乱烟芳树带樵家。”

(2).乐府曲名。《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未极

(1).无穷远处;没有期限。《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2).未到尽头;未达极点。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余为 潮州 铭,言其学博而要……后二十六年,始见所谓《春秋解》者,良悔前铭称美未极,且怪诸子不早示余也。”

(3).没有停止。《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嬋媛兮为余太息。” 王逸 注:“极,已也。”

(4).谓尚未疲困。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团团

(1) 圆圆的样子

团团似明月

(2) 引申为肥胖

面团团

(3) 圆月

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宋· 孔平仲《月夜》

(4) 簇聚的样子

树碧团团

(5) 围绕、旋转的样子

团团一遭土墙

(6) 全部;到处

团团寻踪迹

(7) 球状物

捏成团团

哲士

亦作“喆士”。1.哲人,贤明的人。《东观汉记·田邑传》:“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 唐 之一经,垂之于无穷。”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序》:“喆士怀奇抱异,不得感会云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自 柏拉图 《邦国论》始,西方哲士,作此念者不知几何人。”

(2).指智谋之人。《逸周书·史记》:“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 朱右曾 校释:“哲士,智谋之士。”

缨弁

仕宦的代称。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幽客滞 江 皋,从赏乖缨弁。” 唐 皇甫冉 《题高云客舍》诗:“时人趣缨弁,高鸟违罗网。”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故缨弁介胄之家,论恬退者必归之。”

鄙夫

(1) 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

鱼悬兽槛,鄙夫知之。——《晋书·董京传》

(2) 第一人称的谦称

当税

(1).抵充税额。《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自餘税悉输穀帛、紬绢匹直千钱者当税三千。” 胡三省 注:“以直千钱之物,当税额之三千。”

(2).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当税》:“当税,每舖原例五两。甲寅,军兴倍增,每舖十两。”

盥濯

(1).洗涤。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宋 司马光 《瘿盆》诗:“谁逢好事得寳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母亦喜,为之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2).指洗涤用具。《明史·隐逸传·倪瓒》:“﹝ 瓚 ﹞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