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洞归吴中

作者:杨亿 朝代:宋代

许洞归吴中原文

春渚归艎不暂留,青丝如葆恐逢秋。
骚人已得江山助,赋客终陪霰雪游。
三径未荒休欢鹏,十浆先馈定惊鸥。
洞庭霜橘疁田粟,岁计犹堪比彻侯。

诗词问答

问:许洞归吴中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许洞归吴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春渚

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鸣笳发春渚,税鑾登山椒。” 唐 陈子昂 《鸳鸯篇》:“苹萍戯春渚,霜霰遶寒池。”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诗:“野花春渚外,山色海云边。”

归艎

犹归舟。《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於春渚。” 李周翰 注:“艎,舟名,王乘也。” 宋 柳永 《玉蝴蝶·秋思》词:“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艎。”

青丝

(1) 黑发

一缕青丝

(2)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3) 青色的丝绳

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赋客

辞赋家。 宋 晏殊 《示张寺丞王校勘》诗:“游 梁 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岂无赋客能招隐,亦有渔翁醉息机。” 清 顾炎武 《京阙篇》:“赋客餘 枚叟 ,文才后 贾生 。”

霰雪

(1).雪珠和雪花。《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唐 白居易 《秦中吟·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方冬,与羣从子姪,同登眺 嵩 洛 ,既而霰雪微下。” 应修人 《雪夜》:“年来我胸里像胸外,定也在霰雪横飞。”

(2).借指霰雪落地声。 宋 张元干 《夜游宫》词:“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十浆

十家卖浆的客店。《列子·黄帝》:“吾食於十浆,而五浆先馈。” 杨伯峻 集释:“客舍卖浆之家。” 宋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霜橘

即橘子。因其经霜后成熟,故称。 唐 孟浩然 《疾馀过龙泉寺精舍》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唐 李群玉 《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鲙》诗:“俊味品流知第一,更劳霜橘助芳鲜。” 宋 汤思退 《菩萨蛮·游水月寺》词:“霜橘半垂黄,征衣尽日香。”

疁田

水灌田。《晋书·段浩传》:“既而以 淮南 太守 陈逵 、 兗州 刺史 蔡裔 为前锋,安西将军 谢尚 、北中郎将 荀羡 为督统,开 江 西疁田千餘顷,以为军储。” 何超 音义:“《説文》:‘疁,烧穜也。’音流。案,通沟溉田亦为疁。”《宋书·豫章王子尚传》:“时东土大旱, 鄞县 多疁田, 世祖 使 子尚 上表至 鄞县 劝农。”

岁计

(1).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庄子·庚桑楚》:“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餘。” 唐 朱庆馀 《镜湖西岛言事》诗:“岁计有餘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宋 苏辙 《民政策上五》:“捐其有餘,以备民之所不足,而不害於岁计。”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而留都王业根本也,以岁计之不登,储蓄之不豫,朕盖憪然念之。”

(2).旧 中国 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彻侯

爵位名。 秦 统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级军功爵中的最高级。 汉 初因袭之,多授予有功的异姓大臣,受爵者还能以县立国。后避 武帝 讳,改称通侯或列侯。 新莽 时废。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汉 贾谊 《陈政事疏》:“令 信 越 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二十彻侯。皆 秦 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綬。”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彻侯緹帅,延饮必上座。”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长兄进彻侯,次兄拜将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