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爱诗李太尉(晟)

作者: 皮日休朝代: 唐代

七爱诗李太尉(晟)原文

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
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
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
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
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
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
丹券入帑藏,青史传子孙。
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
所谓圣天子,难得忠贞臣。
下以契鱼水,上以合风云。
百世必一乱,千年方一人。
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
愿以太平颂,题向甘泉春。

诗词问答

问:七爱诗李太尉(晟)的作者是谁?答:皮日休
问:七爱诗李太尉(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皮日休的名句有哪些?答:皮日休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08-4

参考注释

吾爱

(1).我所爱的人。称亲友。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丝路有恆悲,矧廼在吾爱。”

(2).我所爱的人。称妻子。

(3).我所爱的人。称恋爱对象。

太尉

官名。 秦 至 西汉 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汉 武帝 时改称大司马。 东汉 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 宋徽宗 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 元 以后废。

崛起

(1) 山峰等突起、高起

群山崛起

(2) 兴起

东方巨人在崛起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骁雄

(1).勇猛雄武之士。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驍雄。” 唐 陆龟蒙 《五歌·食鱼》:“横戈负羽正纷纷,祗用驍雄不用文。”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

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四面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国门

(1)

(2)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3)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战取

争取;夺取。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因此, 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起初战取它的位置的时候,它不能不遇着两重敌人。”

王畿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妖氛

亦作“ 妖雰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乘舆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舆,公之职也

(3) 泛指车马

特听乘舆到坐

反正

(1) 复归正道

拨乱反正

(2) 敌人投诚

凶竖

凶恶的小人。多指宦官。《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晋书·武帝纪》:“制曰……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 贾充 凶竖,怀姦志以拥权; 杨骏 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凶竖曾驱策,权豪岂易当。”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天子手除凶竖,明见万里矣,然窃以为未遑目睫也。”

凶险的小人。犹言恶贼。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喣濡饮食之惠。”《旧唐书·张镐传》:“﹝ 镐 ﹞手书密表奏曰:‘ 思明 兇竖,因逆窃位,兵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格 苗 不待于七旬,围 蔡 止劳於九日,荡乎兇竖,公有力焉。”

亡魂

(1).旧指死后的灵魂。《后汉书·段熲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晋 潘岳 《寡妇赋》:“亡魂逝而永远兮,时岁忽其遒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关着孝堂,召请亡魂,你两个须守着门,不可使外人窥看,破了法术。” 戴望舒 《祭日》诗:“今天是亡魂的祭日,我想起了我的死去了六年的友人。”

(2).失魂。形容惊慌失措。《南史·韦叡传》:“ 叡 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者众。矢贯 大眼 右臂,亡魂而走。” 冰心 《往事(二)》六:“与其徘徊着惊悸亡魂,不如索性纵身一跃,死心的去感觉那没顶切肤的辛酸感觉。”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柱天

撑天,支天。《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自发 舂陵 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李贤 注:“柱天者,若天之柱也。”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一:“卷地朔风吹白骨,柱天青气泣幽魂。” 唐 王铎 《谒梓潼张恶子庙》诗:“惟报 关 东诸将相,柱天功业赖阴兵。”

荡荡

浩大貌;空旷貌。《韩诗外传》卷二:“盪盪乎其义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风捕景,终不可得。” 颜师古 注:“盪盪,空旷之貌也。”

(1).广大貌;博大貌。《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 尧 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颜师古 注:“荡荡,广大貌也。” 元 揭傒斯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

(2).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

(3).水奔突涌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騖往来。” 吕延济 注:“荡荡,流貌。”《晋书·孙绰传》:“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

(4).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5).飘荡貎;吹拂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乙编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荡荡,翠飘红,忽南北,忽西东。”《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逛花园》:“和风荡荡春日暖,碧桃枝头鸟声喧。”

(6).空无所有貌。《东观汉记·马援传》:“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蟣蝨无所復依。”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繫风捕影不可得。”

(7).光亮明净貌。《史记·滑稽列传》:“漆城虽於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潄玉亭》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闕,沉沉水精宫。” 清 龚自珍 《天琴颂》:“ 重华 在堂, 周公 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世勋

世代的功勋。 明 刘基 《处州今元帅府同知副元帅石末公德政碑颂》:“公载世勋,来镇有方。”

霍将军

指 西汉 抗击 匈奴 的名将 霍去病 。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唐 高适 《蓟门》诗之一:“勋庸今已矣,不识 霍将军 。” 唐 崔颢 《霍将军》诗:“ 长安 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 霍将军 。”

帑藏

亦作“ 帑臧 ”。1.国库。《汉书·王莽传下》:“ 长乐 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準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后汉书·杨秉传》:“帑臧空虚,浮食者众。”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仓库流衍于里閭,职贡委输于帑藏。”《明史·陈俊传》:“时州县残破,帑藏殫虚。”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是故革故之政,相材而授之职,自治官、法吏、军帅、专对之使、帑臧之守,起自卒吏,上至乎上卿。”

(2).指钱币、财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有富人子自童亡外,既长行乞过家而不识也。其父识引之,子復家,授以帑藏,退不敢当。”

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所谓

(1) 所说的

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死光”。——《奇特的激光》

(2) 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

现代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对这些尊贵字眼的讽刺。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一件小事》

大丈夫

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难得

(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贞臣

忠贞不贰之臣。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邦家闷乱,焉有贞臣。”按,通行本作“忠臣”。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降生世德,载诞贞臣。” 宋 徐铉 《故唐尚书水部郎中崔君墓志铭》:“呜呼 崔君 ,百世清芬,忘身徇国,斯为贞臣。” 清 龚自珍 《语录》:“天下无道,羣雄并起,以戎马生郊为喻,即国家昏乱有贞臣之意也。”

鱼水

鱼和水的融洽关系,比喻双方相处很好,关系密切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墨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主张“兼爱”,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著作编入《墨子》。

气概

(1) 正直、豪迈的态度

没有具备先烈们具有的那种气概

(2) 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敢不

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 * !”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