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造微禅师院

作者: 贯休朝代: 唐代

赠造微禅师院原文

薝卜气雍雍,门深圣泽重。
七丝奔小蟹,五字逼雕龙。
药转红金鼎,茶开紫阁封。
圭峰争去得,卿相日憧憧。

诗词问答

问:赠造微禅师院的作者是谁?答:贯休
问:赠造微禅师院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赠造微禅师院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贯休的名句有哪些?答:贯休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34-13

参考注释

薝卜

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 唐 卢纶 《送静居法师》诗:“薝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卮子》﹝集解﹞引 苏颂 曰:“今南方及 西蜀 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説即西域薝卜也。夏秋结实如訶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南人竞种以售利。” 清 赵翼 《哈密瓜》诗:“君不见薝卜分根自 大实 ,茉莉购种从 波斯 。”

雍雍

(1).鸟和鸣声。《北齐书·高元海传》:“先是童謡云:‘中兴寺内白鳧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鐘。’”参见“ 雝雝 ”。

(2).声音和谐。《礼记·少仪》:“鸞和之美,肃肃雍雍。” 汉 蔡邕 《祖饯祝》:“鸞鸣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舆,道路开张。” 王闿运 《上征赋》:“明执轡而虔恭,铃雍雍而徐动。”

(3).和洽貌;和乐貌。《汉书·王莽传上》:“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一:“友朋坐雍雍,燕雀鸣草草。” 清 王韬 《变法下》:“在其国内,各事其事,各业其业,雍雍然,其气静謐而专壹,故国易以治。”

(4).犹雍容,从容大方。《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既及弱冠,仪形甚都,举止雍雍,可为人表。” 茅盾 《劫后拾遗》四:“他雍雍然踱到一个壁角的座位去。”

圣泽

帝王的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七丝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於律均兮”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琴道》:“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 唐 齐己 《偶作寄王秘书》诗:“七丝 湘 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雕龙

(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奭 脩 衍 之文,饰若雕鏤龙文,故曰‘雕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復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 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 , 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 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 雕龙 ”。

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紫阁

(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 《七蠲》:“紫阁青臺,綺错相连。”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 明 高启 《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 黄河 壖。”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 《喜霁赋》:“改 望舒 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 唐 张籍 《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3). 唐 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去得

(1).犹可以。《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酒量尽去得,那婆子又是酒壶酒瓮,吃起酒来,一发相投了。”《红楼梦》第八一回:“我看他相貌也还体面,灵性也还去得。”

(2).可以去。《西游补》第三回:“这个法师俗姓姓 陈 ,果然清清谨谨,不茹荤饮酒,不诈眼偷花,西天颇也去得。”

卿相

执政的大臣。《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加 齐 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卫 。”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憧憧

(1) 摇曳不定的;常指不确定的和微弱地波动或运动的

树影憧憧

(2) 来往不绝的

人影憧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