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作者:释卿 朝代:宋代

偈三首原文

蓬莱突兀无遮护,铁壁银山无入处。
有时关棙一时开,放出毒蛇当大路。
参禅人,早回顾,莫待临时生怕怖。
荆棘林中暗坐时,百尺竿头须进步。
三十三人老古锥,象转龙蟠曾指注。
休指注,成露布。
蚊子上铁牛,无你下嘴处。

诗词问答

问:偈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卿
问:偈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卿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遮护

遮盖护持

在母鸡双翅的遮护下,小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铁壁

(1).坚黑如铁的石崖。 元 杨维桢 《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

(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积 《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放出

(1).释放。《汉书·贡禹传》:“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絶 郑 声。”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2).发放或借出。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放出一千三百多斤小米,绕来绕去,利没得到一点儿,全部都卖了馀粮。”

毒蛇

体内有毒腺的蛇,能使被咬的人畜中毒,如蝮蛇、眼镜蛇

大路

(1) 大道

(2) 正道,正当途径。亦称“正路”

禅人

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摩诃止观》卷五上:“又一种禪人,不达他根性纯教乳药。”《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万万千,莫恠相逢不下马,东西各自有前程。”

回顾

(1) 回想过去;思考过去发生的事件

喜欢回顾他们的非洲血统

(2)

(3) 回过头来看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4) 对某一时期的事态的总的观察

对战争情况进行回顾

临时

非正式的;短期的、暂时的

临时总统

这本参考书临时借用一下

临时办法

怕怖

恐惧。《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面带惊惶,心在怕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是须休怕怖,请夫人放心无虑。”《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妲己 不见此剑万事俱休,既见此剑,大叫一声,奔走如风,约行一二十步,心上怕怖。”

棘林

(1).棘木之林。 晋 左思 《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大小之相絶,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

(2).古代断狱的处所。《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自萌俗浇弛,法令滋彰,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树棘槐,听讼於其下。”

(3).古代指九卿之位。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不期 枚乘 老叟忽降时恩, 冯唐 暮年见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

(4).古代传说中的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东方曰 棘林 ,曰 桑野 。”

百尺竿头

(1).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 唐 吴融 《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 晏元献 ( 晏殊 )《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跟掛骇旁人。’”

(2).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三:“ 王文穆 ( 王钦若 )罢将帅,朝士皆有诗, 陈从易 诗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 元 张养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

(3).喻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日新月异。”

(4).佛教语。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按,《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尺”作“丈”。

进步

(1) 向上或向前发展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文集》

进步则国进步。

祝你学习进步

(2)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

进步力量

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龙蟠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指注

(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五灯会元·北禅贤禅师法嗣·法昌倚遇禅师》:“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

露布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蚊子

各种蚊科的双翅蚊,具有比较窄的腹部,有一个细长坚硬的口喙和窄狭的翅,翅沿外缘有成排缘毛并且在翅傍有鳞片,雌性口喙内有一组针状的器官,可用来穿刺动物表皮吸食血液,卵产于静水表面,幼虫(孑孓)和蛹都生长在水中

铁牛

(1) 指拖拉机

(2) 比喻性格刚直的人

铁牛脾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