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后村杂兴

作者: 胡仲弓朝代: 宋代

和刘后村杂兴原文

当日曾弹贡禹冠,悬知出处独今难。
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
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

诗词问答

问:和刘后村杂兴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弓
问:和刘后村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弓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当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当日来回

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模棱

不明朗;不加可否

模棱两可

持两端

谓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史记·郑世家》:“ 晋 闻 楚 之伐 郑 ,发兵救 郑 。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 楚 兵已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笔头

(1).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诗:“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宋 杨万里 《新路店道中》诗:“染得笔头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诗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顺手拿起一枝笔……拔去笔套一看,却又是没有笔头的。”

(2).谓写作。 唐 陆馀庆 子《嘲父》诗:“ 陆餘庆 ,笔头无力觜头硬,一朝受辞讼,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读史》诗:“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3).指书面。 王西彦 《病人》:“我们在笔头上和口头上,不是总爱高呼文化下乡吗?”

老健

(1).年老身健。 宋 苏轼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莫嘆倦游无駟马,要将老健敌千钟。”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而贪饕退缩者,果驤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 洪深 《五奎桥》:“托 周先生 的福,我还算是老健;饭也吃得落,田也种得动。”

(2).指诗文风格老练有力。 宋 朱熹 《跋病翁先生诗》:“逮其晚岁,笔力老健,出入众作,自成一家,则已稍变此体矣。”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子野》:“ 东坡 云:‘ 子野 诗笔老健,歌词乃其餘波耳。’”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子美 和 裴迪 早梅相忆之作,两联用二十二虚字,句法老健,意味深长,非巨笔不能到。”

凋残

(1) 零落衰败

凋残的古庙

(2) 凋零

百花凋残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与时

追逐时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好废举,与时转货貲。” 裴駰 集解:“与时,谓逐时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