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

作者:顾非熊 朝代:唐代

原文

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
今听当名遂,方欢上国游。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诗词问答

问:《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的作者是谁?答:顾非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顾非熊的名句有哪些?答:顾非熊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顾非熊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书法作品欣赏
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09-33

参考注释

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当名

谓与名义相当。《商君书·垦令》:“车牛舆重设必当名。”《韩非子·二柄》:“故羣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 晋 僧肇 《不真空论》:“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怀恩

感念恩德。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张 鲁 逋窜,走入 巴中 。怀恩悔过,委质还降。”《晋书·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也。”《新唐书·魏徵传》:“今立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买,彼必以为意在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怀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不颠倒是非如《碧云騢》,不怀恩挟怨如《周秦行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