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玉鸠头方竹杖恭进皇太后并成是什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鸠杖由来养老传,其相方竹更宜然。

温如在手资双步,穆以随身助大年。

四面削成不踰矩,一枝卓立却殊圆。

扶携代我供晨夕,万六春秋食履绵。

诗词问答

问:《制玉鸠头方竹杖恭进皇太后并成是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二

参考注释

鸠杖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 高祖 与 项羽 战,败于 京 索 ,遁藂薄中, 羽 追求之,时鳩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鳩杖以赐老者。”《新唐书·玄宗纪》:“丁酉,宴京师侍老于 含元殿 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鳩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千叟宴》:“ 乾隆 乙巳, 纯皇帝 以五十年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 ,预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赐鳩杖。”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养老

(1) 奉养老人

养老送终

(2) 上年纪后闲居休息

方竹

竹之一种。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径一至四厘米,质坚。我国 华东 和 华南 地区均有栽培。可供观赏,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晋 戴凯之 《续竹谱》:“方竹生 岭 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竹之异品》:“ 武陵 桃源山 有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坚劲可以为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紫峯 与客观方竹。客戏曰:‘世有方竹无方人。’”

宜然

应该这样。 汉 张衡 《西京赋》:“小必有之,大亦宜然。”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彼宜然而信然,理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德祐表诏》:“以小事大,势亦宜然。”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德厚流光,理亦宜然。”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藉令如是,出入相準,盈虚不偏,俾两县经费得与天下郡邑事体相同,而岁无赢餘,吾且谓帝宅赤县非所宜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序》:“饮食男女,大欲存焉。人既有之,物亦宜然。”

如在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随身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大年

(1) 春节

过大年

(2) ∶农业丰收年

(3) 果树结果的年或结果多的年

(4) 农历12月有30天的年份

(5) 春分点运动一整圈所需的约25800年的周期,在此期间天极环绕黄极描出一个完整的圆

四面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不踰矩

不越出规矩。《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卓立

(1) 高高站立

卓立于世界

(2) 坚定不动摇

扶携

(1).提携,扶植。《韩诗外传》卷五:“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

(2).搀扶。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月餘,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讙为贺。”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所欲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乃扶携而诉於臺,获以其事上请,詔进公一官。” 清 唐孙华 《发粟行》:“村民持票蹋城闕,扶携百里支官粮。”

晨夕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