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西江月原文

黄蜡谁将点缀,红膏不许施妆。
孤根来自水云乡。
风味天然酝酿。
看取玉奴呵手,摘来珠露沾裳。
翠环斜插一枝香。
似簇蜂儿头上。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西江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西江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西江月书法欣赏

佚名西江月书法作品欣赏
西江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黄蜡

即蜂蜡,色黄,故称。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蜜蜂採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红膏

(1).指胭脂。 宋 欧阳修 《寿楼》诗:“楼中女儿十五六,红膏画眉双髩緑。” 宋 苏轼 《薄命佳人》诗:“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2).红色的脂膏。 宋 梅尧臣 《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诗:“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清壳大於杯。”

不许

(1)

不允许,不让

不许说慌

(2)

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3)

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进行

不许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孤根

(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唐 张九龄 《叙怀》诗:“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唐 张九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孤根自靡託,量力况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柳亚子 《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诗:“披肝沥胆谈团结,赢得孤根泪似麻。”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水云乡

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榦 注:“ 江 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 胡怀琛 《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絶尘想,寄怀水云乡。”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酝酿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解决办法正在酝酿中

看取

(1).看。取,作助词,无义。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浄,应知不染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密约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泪。”

(2).犹且看。 宋 晏殊 《喜迁莺》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宋 欧阳修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对待。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到了。” 沙汀 《困兽记》一:“尽管大后方的某些人士,他们看取战争,只把它当成一种物价升降的寒暑表样……可是认真而严肃的关怀它的却也不少。”

(4).照顾;关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后日另有重报。”

玉奴

(1). 南朝 齐 东昏侯 妃 潘氏 ,小名 玉儿 ,诗词中多称“玉奴”。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四:“月地雪堦漫一樽, 玉奴 终不负 东昏 。” 宋 周紫芝 《浣溪沙》词:“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 东昏 覰得 玉奴 羞。”

(2). 唐玄宗 妃 杨太真 小名。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 玉奴 乃 太真 小字。” 宋 杨万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玉奴 何必减 花奴 ,省识春风作画图。”《茶香室丛钞·玉奴》引 明 邝露 《赤雅》云:“ 杨妃 井在 容州 云凌里 。妃姓 杨 名 玉奴 ,别字 玉环 ,号 太真 。”

(3).泛指美女。 宋 苏轼 《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 《送友人之金陵》诗:“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鸞笙。” 明 陶宗仪 《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词:“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指梅花。 宋 吴文英 《天香·腊梅》词:“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 寿阳 纤巧。” 宋 王沂孙 《花犯·苔梅》词:“ 罗浮 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餘香空翠被。”

呵手

向手嘘气使暖。 宋 欧阳修 《诉衷情·眉意》词:“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宋 苏轼 《四时词》之四:“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明 杨慎 《冰雪封途马蹄踏之铿然有声》诗:“老狂不怕玄冬冷,呵手挥毫兴未阑。”

珠露

露珠的美称。 南朝 齐 王融 《青青河畔草》诗:“珠露春华返,璿霜秋照晚。” 元 吴师道 《晚霜曲》:“九天 青女 曳裙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 许地山 《万物之母》:“这当然更要动她底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底珠露晒干了。”

一枝香

(1).荔枝的别称。 宋 刘子翚 《荔子》诗:“笔下丹青千品色,釵头风露一枝香。”

(2).药用植物名。(1)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山草》:“一枝香生 广信 ( 江西 上饶 ),舖地生,叶如桂叶而柔厚,面光緑,背淡,有白毛。根鬚长三四寸,赭色。土人以治小儿食积。”(2)即山马兰,为马兰的一种。(3)即马蹄金,产 台湾省 。

蜂儿

即蜂。 宋 韩琦 《柳絮诗》之二:“有时穿入花村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睡起即事》词:“君归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儿趁晚衙。”《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时当正午,日影在窗,恰好屋里关住一个蜂儿,急切不得出去,碰得那窗欞儿咚咚作响。”

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