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崇正辩示新仲

作者: 胡寅朝代: 宋代

以崇正辩示新仲原文

不羡飞仙术,仍修谤佛书。
知音鼓琴后,覆瓿草玄余。
龙象空相蹙,鸢鱼祗自如。
更烦君印可,底处认吾庐。

诗词问答

问:以崇正辩示新仲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以崇正辩示新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羡

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飞仙

亦作“ 飞僊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

见“ 飞仙 ”。

佛书

佛典。 唐 严维 《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 荆公 《字説》尝引之,恐亦可用。” 明 张萱 《疑耀·佛书入中国》:“世但知佛书自 汉明帝 时始入中国,不知 秦 之先,中国已有其书。”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 杜公 诗出入变化佛书,絶无痕跡。”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鼓琴

弹琴。《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庄子·渔父》:“ 孔子 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魏勃 父以善鼓琴见 秦皇帝 。”

覆瓿

(1).喻著作毫无价值或不被人重视。亦用以表示自谦。 宋 陆游 《秋晚寓叹》诗之四:“著书终覆瓿,得句漫投囊。”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参见“ 覆酱瓿 ”。

(2).犹覆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祥异》:“但始事之日,业已申呈各衙门,终难曲庇,故各拟徒杖,实覆瓿之冤也。”参见“ 覆盆 ”。

草玄

指 汉 扬雄 作《太玄》。《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 时, 丁 、 傅 、 董贤 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后因以“草玄”谓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草《玄》吾岂敢,赋或似 相如 。” 宋 辛弃疾 《定风波》词:“孤负寻常 山简 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清 沉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龙象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 * 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空相

(1).佛教语。假象;幻象。《思益经·菩萨无二品》:“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随如是知,名为漏尽。” 金 王若虚 《文辨一》:“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説,而以为不必存。” 苏曼殊 《本事诗》之十:“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2).指真空的本体。《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

(3).复姓。 商 后有 空相氏 。见《通志·氏族五》。

鸢鱼

见“ 鳶飞鱼跃 ”。

自如

(1) 没有障碍地;不受约束地

(2) 活动或操作灵活自然

印可

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禅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维摩诘经·弟子品》:“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皇情印可,今便奉行。”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序》:“顾独学寡识,安敢以为是。将求印可于先觉之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余不觉大笑,而首肯者再,喜师弟之印可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人从禅师口里取得成佛的印可。”

底处

何处。 宋 杨万里 《山云》诗:“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金 吴激 《风流子》词:“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