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待制

作者:张师愚 朝代:元代

送杨待制原文

玉堂迩丹扆,代言焕丝纶。

求才极清选,擢用先席珍。

英英儒者宗,显秩宜致身。

穷理伊洛源,振藻班扬邻。

飞腾霄汉高,辉光章绶新。

驿程催举棹,雪消江水春。

言路方四辟,启沃须搢绅。

诗词问答

问:送杨待制的作者是谁?答:张师愚
问:送杨待制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师愚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师愚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真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一

参考注释

玉堂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丹扆

丹屏。亦借指君王。 南朝 梁元帝 《上忠臣传表》:“春诗秋礼,早蒙丹扆之训。” 宋 司马光 《辞接续支俸札子》:“自尔日望痊平,入覲丹扆,面陈至诚,庶得极竭。” 明 刘基 《感兴》诗:“惆悵无人奏丹扆,侧身长望涕滂沱。”

代言

(1).谓代天子草拟诏命。语出《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宋 楼钥 《送王正言守永嘉》诗:“使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宋史·綦崇礼传》:“﹝ 崇礼 ﹞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俾之在阁调理,代言备问,诚之职也。”

(2).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参见“ 代言人 ”。

丝纶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

(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宋 张先 《满庭芳》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 西湖 风景好,何日理丝纶。”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緼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清选

(1).挑选;精选。《后汉书·刘焉传》:“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凡由任子得官者,皆不获与清选。”《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愿陛下省百役,罢苛扰,简出宫女,清选百官。”

(2).指精选出来的人才。《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3).犹清班。《南史·庾於陵传》:“旧东宫官属通为清选,洗马掌文翰,尤其清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温 上言:郎官清选不可赏能吏。”《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

(4).太常官的别称。 唐 白居易 《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朕以立国之本,礼乐为先。今之太常,兼掌其事,贰兹职者,不亦重乎?歷代迄今,谓之清选。”

擢用

提升重用

保举贤良,屡被擢用

席珍

亦称“ 席上珍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清 钱谦益 《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英英

(1).轻盈明亮的样子。《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朱熹 集传:“英英,轻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别》诗:“碧水何渺渺,白云亦英英。” 清 钱谦益 《茅山怀古》诗之四:“英英岭上云,至今在空谷。”

(2).形容音声和盛。《吕氏春秋·古乐》:“乃令 鱓先 为乐倡, 鱓 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诱 注:“英英,和盛之貌。”

(3).俊美而有才华。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等会法云寺》诗:“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诗:“大儿善射身七尺,小儿英英头虎额。”

(4).光彩鲜明的样子。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英英朱鸞,来自南冈。”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诗:“何似双琼璋,英英曜吾手。” 清 吴士玉 《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英英紫玉晕痕透,有如白虹贯日昭精诚。”

(5).奇伟的,杰出的。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二:“英英 桂林伯 ,实维文武特。”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七:“英英 范 与 苏 ,器识兼文武。”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蔡文姬 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 王闿运 《黄司使诔》:“异军特起,实利武夫,英英 黄君 ,奋与为徒。”

(6).茂美貌。 明 张居正 《咏怀》之三:“英英园中槿,朱荣媚朝阳。”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观政於曹,翠翎英英。” 康有为 《泛漓江到桂林》诗:“英英虎鬚草,浸泉生气活。”

儒者

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安君 ,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

显秩

显赫的官位。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用锡土宇,膺兹显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想 苏軾 自负奇才,覬臻显秩,今置外郡,中多觖望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其他以杀贼躋显秩者,尤不可数计。”

致身

《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七:“ 长安 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穷理

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参见“ 穷理尽性 ”。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与 洛水 。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岭 。 禹 都 阳城 , 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 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学。参见“ 伊洛之学 ”。

振藻

谓显扬文采。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于 汉 南, 孔璋 鹰扬于 河 朔, 伟长 擅名于 青 土, 公干 振藻于海隅。”《晋书·皇甫谧传》:“方今同命并臻,饥不待餐,振藻皇途,咸秩天官。” 唐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诗:“夫君才气雄,振藻何翩翩。”

班扬

(1).犹宣扬。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广宣恩信,班扬符赏。”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奉遵科教,班扬明令。”

(2). 汉 班固 和 扬雄 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义穷几彖,文蔽 班 扬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 班 扬 名甚盛, 嵇 阮 逸相须。”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崖先生文》:“揖 班 扬 ,掩 陆 谢 。” 沉德镛 《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诗:“异代 班 扬 原并驾,旧时 高 李 共登臺。”

飞腾

(1) 迅速地飞起;升腾

(2) 飞扬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辉光

(1) 辉光放电管中,由于电极间产生稀薄气体放电现象而在阴极附近产生的光

(2) 光辉华采

章绶

(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西京杂记》卷二:“ 朱买臣 为 会稽 太守,怀章綬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益加知遇,面赐章綬,累召对。”

(2).指官位。 宋 曾巩 《归老桥记》:“今 柳侯 ……方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元元之时,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一门群从,章綬鼎盛,可谓殊荣曼福,备於一身已。”

驿程

驿站之间的里程。 金 董师中 《自临洮还》诗:“ 临潭 仍是 汉 家城, 积石 相望十驛程。” 元 贡奎 《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之一:“弱质辞官责,归心数驛程。” 清 舒位 《送唐符川明经之西宁》诗:“情话思亲戚,离愁数驛程。”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言路

(1) 向政府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2) 发表意见的机会

广开言路

四辟

见“ 四辟 ”。

亦作“ 四闢 ”。四方开通。一说指春夏秋冬。《庄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 陆德明 释文:“四辟,毗赤反,谓四方开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谓春秋冬夏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 任渊 注:“《庄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当如 舜 之闢四门,广致众贤也。”

启沃

《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梁书·武帝纪下》:“朕暗於行事,尤闕治道……凡尔在朝,咸思匡救,献替可否,用相启沃。” 宋 梅尧臣 《送曾子固苏轼》诗:“正如 唐 虞 时,元凯同启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 洪亮吉 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置诸座右,时常观览。”

搢绅

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於绅带之间,若带剑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东方。”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东观汉记·明帝纪》:“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 唐 权德舆 《知非》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内务府大员》:“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搢绅为伍。” 林纾 《与姚叔节书》:“傖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