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书令沂国王文正公挽词二首

作者: 宋庠朝代: 宋代

原文

揆路同寅丛,师垣出守麾。
终无三令喜,便集两楹悲。
衮职嗟何补,天心感愍遗。
幽泉空漏淎,非复作霖时。

诗词问答

问:《赠中书令沂国王文正公挽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揆路

宰相之位;内阁。《旧唐书·哀帝纪》:“左僕射 裴枢 ,右僕射 崔远 ,虽罢机衡,尚居揆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参知政事恩数比门下、中书侍郎,在尚书左右丞之上,其议出於 李汉老 。 汉老 时为右丞,盖暗省转厅,可径登揆路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又十八年, 陆 始正春卿之席,则今上龙飞, 江陵 欲收 陆 以为重,且示意即入揆路。”

同寅

(1) 同僚;旧称在一个部门当官的人

同寅恭和衷哉。——《书·皋陶谟》

(2) 〈方〉∶年岁相同

我俩同寅

师垣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郑玄 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后以“师垣”指宰相的职位。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及 会之 登师垣,既窜其兄 企宗 、 道宗 , 邵 守迎合,按 永宗 冒请全俸,合计以赃, 会之 得所申,大喜,下本郡閲实焉。”

出守

由京官出为太守。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诗:“出守吾家姪,殊方此日欢。”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吕居仁秦少游诗》:“近 王会 出守 吴兴 ,其甥 秦伯阳 以诗送之。”《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替他张罗出京,説是朝廷因你肯説话,纔叫你一麾出守的。”参见“ 一麾出守 ”。

两楹

(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 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2).《礼记·檀弓上》:“ 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北史·薛辩传》:“ 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衮职

(1).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郑玄 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闕輙能补之者, 仲山甫 也。” 孔颖达 疏:“衮职,实王职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故 仲山甫 补衮职之闕, 蒙公 筑 长城 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衝万里之外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衮职有闕,羣下属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极目烽烟烂不收,衮职惭何补。” 周咏 《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諑謡。”一说,指衮衣。 清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笺》以‘衮职’连文,恐非经意也。职乃语词,当读为识……识亦犹适也。‘衮识有闕’者,衮适有闕也。盖诗人本借衮以寓王,闕乃衮衣之闕,而非服衮衣者之职事,若以衮职连文,则诗人之语妙全失矣。”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诗衮职有阙解》。

(2).古代指三公的职位。亦借指三公。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 弘农 杨公 , 东海 陈公 ,每在衮职,群僚贺之。”《三国志·魏志·崔林传》:“﹝ 崔林 ﹞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唐 明皇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心感

(1).谓人心感化。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泽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有也。”

(2).心里感动,感激。 元 范康 《竹叶舟》楔子:“累蒙书召,小生非不心感,但是我萤窗雪案,辛苦多年,自谓功名唾手可拾,岂知累科下第,惶恐难归,以此拜访无颜。”《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张姑娘 又把 十三妹 的形容举止并定亲以前怎样先私下问他许多的话都倾心吐胆的告诉了婆婆。 安太太 更是心感。”

幽泉

(1).幽深隐僻的泉水。 晋 左思 《魏都赋》:“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指阴间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伤弱子之冥冥,独幽泉兮而永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重鞫 正义 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姦臣於白日。”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当此际誓丧幽泉,岂料微躯还见。”

(3).借指死者。《陈书·世祖纪》:“朕所以兴言永日,思慰幽泉。”

非复

(1).不再是。《后汉书·荀彧传》:“纵数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 唐 李华 《长门怨》诗:“自惊罗带缓,非復旧来心。”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及其敝也,衿倾袪错,四垂紕离,非復緇衣矣。”

(2).不像是。《太平广记》卷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王兴》:“帝顾侍臣曰:‘彼非復学道服食者,必 中岳 之神以喻朕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竝见 姮娥 与众仙姬逍遥按乐,殆所谓《霓裳羽衣》、钧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间所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仇 受而饮之,甘温香美,非復人世间物。”

作霖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云》诗:“莫隐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卢殷 《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