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二首

作者: 王阮朝代: 宋代

广中二首原文

黑金不肯化青金,奉命来催胆水淋。
山骨旧疑天凿透,沟流唯待雨来深。
丹无九转如方士,政有三官出上林。
却谢黄茅除白发,断酬平日做僧心。

诗词问答

问:广中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阮
问:广中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阮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阮名句大全

王阮广中二首书法欣赏

王阮广中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广中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黑金

黑色金属。常以指铁。《说文·金部》:“铁,黑金也。”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序:“金品上则黄,中则赤,下则黑。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铁》:“铁,截也。刚可载物也。于五金属水,故曰黑金。”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青金

(1).铅的别名。《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金部》:“铅,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训》:“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

(2).铜矿石的一种,色青黑,可为砚。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淄州 淄州县 梓桐山 石门涧 有石曰青金,色青黑相杂,其文如铜屑,或云即自然铜也,理细密。 范文正公 ……知 青 ,遣石工取以为砚,极发墨,颇类 歙 石。今东方人多用之,或曰‘范公石’。”

(3).国画颜料名。《红楼梦》第四二回:“铅粉十四匣,胭脂十二帖,大赤二百帖,青金二百帖。”

(4).颜色名。《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换上掐金控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繫一条青金闪緑双环四合如意绦。”

奉命

(1) 被命令,被要求

那个士兵奉命应在上午返回

(2) 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发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尝奉命至金陵。——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胆水

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 信州 铅山 胆水自山 * ,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乾溢係夫旱涝,大抵盛於春夏,微於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宋史·食货志下七》:“ 信州 胆铜古阬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参见“ 胆铜 ”。

山骨

(1).山中岩石。 唐 刘师服 侯喜 等《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问 《十一月五日暂往西张》诗:“林烟漠漠鸦边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诗:“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2).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范宽 ﹞卜居 终南 、 大华 ,徧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 关 李 并驰方驾也。”

九转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方士

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术士

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三官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 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 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荀子·解蔽》:“农精於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吕氏春秋·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高诱 注:“三官,农、工、贾也。”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汉 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史记·平準书》:“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 三官铸。” 裴骃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属官有 上林 均输、钟官、辨铜令。”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三国 时 魏国 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无活分,而汝等欲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当令十鼠同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监、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 务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吕氏春秋·任数》:“凡耳之闻也,藉於静;目之见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废矣。” 高诱 注:“三官,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诠言训》:“食之不寧於体,听之不合於道,视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高诱 注:“三官,三关,谓食、视、听也。”

上林

(1).古宫苑名。 秦 旧苑, 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 汉 上林苑 ,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 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 ,东南至 蓝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 、 五柞 ,北绕 黄山 ,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黄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