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营原文

水营舟以居,围墙斯足耳。

何事虑渐炎,岸侧板房起。

虞其搆凉棚,禁之预有旨。

渡江逮清和,行宫递远彼。

水营憩板房,咨政原于是。

虽未搆凉棚,布幔张庭戺。

障日更布荫,用心周至此。

搆棚惟竹□,张幔斯布矣。

以布较竹□,其价当倍蓰。

命省乃致费,匪爱实害尔。

尔惟图献勤,宁知吾弗喜。

宁渠弗喜㦲,惧益增于已。

诗词问答

问:水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水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三

2. 水营向惟设席墙以谨宿卫后来地方官以值夏令建板房数间以备憩坐然此尚可耳侵寻遂有搆凉棚者昨于跸途预谕各该督抚不得建搆凉棚以省浮费

参考注释

围墙

花园、公园或园林或房屋周围的砖石墙

别墅的围墙长达数英里

事虑

对事情的想法。《吕氏春秋·原乱》:“自上世以来,乱未尝一。而乱人之患也,皆曰一而已,此事虑不同情也。事虑不同情者,心异也。”

板房

(1).内廷处理诏书公文之处。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奈 王体乾 党附无骨,而逆 贤 不识字,遂公然於 乾清宫 大殿上看文书,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2).用木板隔成的房间。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麦云 《第一次出击》:“老大爷看看窗外的大雪,说:‘那么,你睡我的小板房吧,我搬出来睡火炕。’”

凉棚

夏天专门用于遮阳乘凉的棚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清和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于是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布幔

(1).布制的帷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北朝 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於此交拜。” 巴金 《还魂草》:“人头与火炉的影子‘牛皮灯影’似地映在布幔上面。”

(2).古代守城用具。《通典·兵五》:“布幔,复布为之,以弱竿县挂於女墙八尺,折抛石之势,则矢石不復及墙。”

障日

(1).遮蔽日光。《南齐书·刘祥传》:“司徒 褚渊 入朝,以腰扇障日, 祥 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

(2).用以遮蔽日光的墙壁。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段成式》:“ 平康坊 菩萨寺 ,佛殿东西障日及诸柱上图画,是东廊跡,旧 郑法士 画。”

用心

想法;居心

别有用心

周至

周到;详尽

谋虑周至

倍蓰

亦作“ 倍屣 ”。亦作“ 倍徙 ”。谓数倍。倍,一倍;蓰,五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要之策士浮谈,视丹书敬义之规,何啻倍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后輦货而归,其利倍蓰。” 王闿运 《罗季子诔》:“ 龚生 之夭,倍徙君年。”

献勤

犹献殷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有人来献勤作媒。”《红楼梦》第七一回:“﹝ 周瑞家的 ﹞心性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荡寇志》第五回:“有几个精细的拾了一把耳朵,到太尉处献勤。”

宁渠

难道;如何。《史记·张仪列传》:“吾不及 苏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 赵 乎?为吾谢 苏君 , 苏君 之时, 仪 何敢言。且 苏君 在, 仪 寧渠能乎?” 司马贞 索隐:“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