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诸颂

作者: 释印肃朝代: 宋代

三昧诸颂原文

佛共众生只此心,悟迷不间古同今。
千名万字何交涉,达法圆光许一针。

诗词问答

问:三昧诸颂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三昧诸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释印肃三昧诸颂书法欣赏

释印肃三昧诸颂书法作品欣赏
三昧诸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只此

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领白衫又不中穿,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水浒传》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冯善骥 等《郑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贩无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银子,上下打点,只此方能幸免无事。”

千名

形容多种多样。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质判玄黄,气分清浊。涉器千名,含灵万族。”《文选·江淹<别赋>》:“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 李善 注:“千名,多也。”

交涉

(1) 与他人相互协商以便对某事得出解决办法

在这问题上继续与他交涉

(2) 关连;关涉

圆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 刘基 《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

(2).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论·喻篇上》:“ 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3).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举手视童子,粲然有辉。童子惊曰:‘有军马甚众,’”据云,此即后来之圆光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方伎·圆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