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赖无畏得四支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再和赖无畏得四支原文

茫茫噫气可谁窥,却向夭翘早示期。

海国有涛风不定,巢居无恙草先知。

春行贾舶占桃浪,秋护山农祝麦岐。

若道禨祥非预兆,枯茎何必数丛蓍。

诗词问答

问:再和赖无畏得四支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再和赖无畏得四支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再和赖无畏得四支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噫气

(1).气壅塞而得通。吐气。《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成玄英 疏:“大块之中,噫而出气,仍名此气而为风也。” 陈鼓应 今注:“噫气,吐气出声。” 宋 余靖 《过大孤山》诗:“噫气专吸呼,横流以溟涨。” 清 金农 《冬雪》诗:“噫气失煖威,顽寒出阴矫。”

(2).指风。 清 唐孙华 《泊舟大孤山下》诗:“两日都行廿里程,朝来噫气尚难平。” 清 赵翼 《飓风歌》:“谁将噫气闭土囊,一喷咽喉不可搤。”

(3).嗳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汤主之。”注:“噫气不除,胃气逆也。”

国有

为国家政府所拥有

国有化

土地国有

铁路国有

国有企业

不定

(1)

副词,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

一天他不定来多少次

我明天还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稳定

方向不定的风

心神不定

巢居

(1).谓上古或边远之民于树上筑巢而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南 越 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唐 杜甫 《五盘》诗:“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2).犹隐居。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辟难无劳效 桓景 ,巢居随处压崔嵬。” 明 许三阶 《节侠记·闺忆》:“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户外之雀可罗,堂前之燕尽去。”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先知

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亦指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贾舶

商船。 宋 周邦彦 《汴都赋》:“ 越 舲 吴 艚,官艘贾舶。”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祐 间, 明州 士人 陈生 ,附贾舶泛海,遇风,引至一岛,见有精舍,金碧明焕。” 苏曼殊 《绛纱记》:“乃背吾婶,附贾舶南行,于今三年矣。”

桃浪

“ 桃花浪 ”的省称。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毋湜推宫》诗:“桃浪观 秦 塞,薰风省 舜 城。”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 龙门 。”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一:“何必桃浪至,谬称鲤 * 。”参见“ 桃花浪 ”。

山农

山野农夫。《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南溪亦清驶,而无檝与舟。山农惊见之,随我观不休。”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宦必有跡。每见一州一邑数百年中,吏之仁暴污洁智愚,士大夫皆能口道焉,又其近者山农野老能指名焉。”

禨祥

(1).谓祈禳求福之事。《史记·五宗世家》:“ 彭祖 不好治宫室、禨祥,好为吏事。”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求福也。” 宋 王安石 《给事中孔公墓志铭》:“公廉於财,乐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篤,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 章炳麟 《封建考》:“以神守之,国营于禨祥,不务农战,亦尠与公侯好聘,故方策不能具。”

(2).指变异之事。谓吉凶之先兆。《史记·天官书》:“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 张守节 正义引 顾野王 曰:“禨祥,吉凶之先见也。”《明史·五行志一》:“彼 刘 董 诸儒之学,颇近於术数禨祥,本无足述。”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追论及补遗三》:“据所述 罗马 人于建设都邑时,须由占师先占视飞鸟之行动以察其禨祥。”

预兆

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

枯茎

枯萎的茎。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悒成枯茎。” 明 刘基 《羲和》诗:“断梗枯茎付野蒿,冷风凉雨剥征袍。”《花月痕》第十四回:“他会画菊,更爱艺菊,凭你枯茎残蕊,他一插就活。”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丛蓍

丛生的蓍草。《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