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

作者: 陈亮朝代: 宋代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原文

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已将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风与奉扬。
治道修明当正宁,皇威震叠到遐方。
复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诗词问答

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的作者是谁?答:陈亮
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云汉

(1) 银河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高空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昭回

(1).谓星辰光耀回转。《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朱熹 集传:“昭,光也。回,转也。言其光随天而转也。”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泮涣粲烂兮,象星汉之昭回。” 明 李贽 《杂说》:“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於天矣。”

(2).指星辰。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昼观云物,夜察昭回。”

(3).指日月。 唐 上官婉儿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诗:“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唐 沉佺期 《巫山高》诗:“ 巫山 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前蜀 贯休 《寿春进祝圣·千载降祥》诗:“九天宫上圣,降世共昭回。”

锦章

(1).美丽的斑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

(2).犹华章。对别人诗文的美称。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衣被

(1).衣服和被褥。《吕氏春秋·节丧》:“轝马、衣被、戈劒,不可胜其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卢綰 ﹞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羣臣莫敢望。”《晋书·孝友传·吴逵》:“家极贫窘,冬无衣被。”

(2).单指衣服。《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淮南子·人间训》:“车马所以载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 晋 左思 《娇女诗》:“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公羊传·隐公元年》:“衣被曰襚。” 何休 注:“襚犹遗也,遗是助死之礼。” 徐彦 疏:“襚专施于死。”

(1).穿衣盖被;给人穿衣盖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使我后人道腴而义粱,诗冠而礼裳,非数圣人孰菑畬之而衣被之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纺织业以 两浙 、 川蜀 地区最为发达。 开封 设绫锦院,为皇室贵族织造高级织品。 河北路 产绢,有‘衣被天下’的称号。”

(2).比喻养护,加惠。《老子》:“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是以 枚 贾 追风以入丽, 马 扬 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宋 欧阳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羣生,赡足万类。”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它受了 欧洲 文化的洗礼仅仅六七十年,在六七十年前完全是受着 中国 文化的衣被。”

(3).引申为包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

(4).比喻蒙受恩泽,得益。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草木衣被昭回光。”《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八年》:“ 世祖皇帝 天戈一麾,无思不服,今其民衣被皇庥,同于方夏。”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自海内论古文者,以 方 、 刘 、 姚 三家为大宗,而邑人士衣被 姚 门者尤众。”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分布

指在一定地区或区域内散布

分布在城里的各种工厂

报道说有铜分布在这种岩石中

仁风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奉扬

颂扬;宣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宋 司马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岂朕所以嫗煦抚循之未至,将有司奉扬宣佈之未称与?何其设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 明 宋濂 《给事中安统除兵部尚书诰》:“非有奋厉之才,练达之知,不足以奉扬威武,毘赞机密者矣。”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二章:“义军龚行天讨,奉扬大汉威灵。”

治道

(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修明

昌明;阐明

礼义修明。——《韩诗外传》

学业修明。——《三国志·高堂隆传》

玩习古文,修明经典。——《三国志·高贵乡公髦传》

皇威

(1).犹大惧。皇,通“ 惶 ”。《逸周书·尝麦》:“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 朱右曾 校释:“皇,大;威,畏。”

(2).指皇帝的威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 晋 潘岳 《西征赋》:“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震叠

亦作“ 震曡 ”。 1.震动,恐惧。《诗·周颂·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毛 传:“震,动;叠,惧。”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或冒突超越,皷行令震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一闻两 金川 灭,而震叠求贡。”

(2).使震惊,恐惧。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震叠诸夏也,不敢角其胜负,而止候其存亡。”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相公威名,震叠殊方。” 清 林则徐 《会奏夷人趸船尽数呈缴烟土折》:“抑赖諭旨严明,德威震叠,不独禁令行於内地,且使风声播及重洋。”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世祖 威棱震叠,文字之狱,在所不免。”

遐方

犹远方。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絶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粤中丞送孔雀》诗:“絶嶠龙閒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儒臣

(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鬓发

垂在耳朵前面的一绺头发或一簇卷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