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羊图一首

作者: 王阮朝代: 宋代

题四羊图一首原文

三百维群世不见,乃以四羊为一图。
人言此图出韦偃,不知韦偃有意无。
岩岩参天一古木,下有轻荑满郊绿。
雪髯绉约黑晕中,沙肋微茫笔端足。
昔闻韦侯画马工,杜陵长歌歌古松。
孰知画羊更如此,此间绝艺谁能穷。
蕲春太守好事者,珍藏有此希世画。
嗟予得见双眼明,此一转语久难下。
三凌晨游戏芳草茵,一凌晨辄登枯树根。
安得添我作牧人,为公鞭此一败群。

诗词问答

问:题四羊图一首的作者是谁?答:王阮
问:题四羊图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阮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 * 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参天

高耸到空中

参天古树

轻荑

始生的小草。《文选·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李善 注:“《毛诗》曰:‘自牧归荑。’ 毛萇 曰:‘荑,茅始生也。’”

黑晕

黑色的光圈。 元 范梈 《画马》诗:“赤毛洒血微生汗,黑晕团云整作花。”

微茫

迷漫而模糊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色微茫

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马工

方言。指一匹马劳役一天。 赵树理 《地板》:“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用个马工换了两个人工才算把谷种上。”

杜陵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长歌

(1).放声高歌。 汉 张衡 《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髮。” 明 何景明 《赠郑佐》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和西狩》:“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沉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绝艺

绝技,极高超的技艺

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珍藏

(1)

(2) 珍重地收藏

珍藏至今

(3) 珍贵的收藏物

罕见的珍藏

希世

(1) 世上少有

乐官传视曰:“希世之珍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迎合世俗;迎合统治者的意志

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汉书·董仲舒传》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一转语

(1).佛家禅宗参禅时以一语转机锋,称“一转语”。《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淮海禅师》:“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宋 苏轼 《尘外亭》诗:“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我得 茶山 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茶山 , 曾几 别号。

(2).指用一句话启发,使人恍然大悟。 胡适 《尝试集·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 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凌晨

(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草茵

亦作“ 草裀 ”。平整如茵的绿草(地)。 元 杨维桢 《踏踘歌赠刘叔芳》:“綺襦珠络锦绣襠,草裀漫地緑色凉。”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天气异常炎热……路过着有树阴的青草平地时,特别有一种很难克服的诱惑,总要使你想跨下马去,倒在草茵上,睡他一个酣足。”

枯树

凋枯之树。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树湿。” 元 虞集 《画枯木赋》:“夫谁画此枯树兮,临不食之散泉。”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枯树掛崖眠復起,老藤牵石坠还留。” 杨朔 《蚁山》:“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

作牧

(1).畜牧,放牧。《书·禹贡》:“ 莱 夷作牧。” 蔡沉 集传:“作牧者,言可放牧,夷人以畜牧为生也。”《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2). 周 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周礼·春官·大宗伯》:“七命赐国,八命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唐 李频 《送侯郎中任新定》诗之一:“为郎非白头,作牧授 沧州 。” 宋 李纲 《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命皇太子作牧 开封 ,以係天下之望。”

败群

危害集体。《汉书·卜式传》:“﹝ 式 ﹞布衣草蹻而牧羊。岁餘,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今復於帘前争役法,辞气不逊,陵上侮下,败羣乱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