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其二

作者: 王弘诲朝代: 明代

闻雁·其二原文

青海联翩几夜呼,萧萧雨雪暗伊吾。

闻声忽动经年忆,况复怀人一字无。

诗词问答

问:闻雁·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弘诲
问:闻雁·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闻雁·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弘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诲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参考注释

青海

中国西北部的省,省会西宁市。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48万(1990)。境内有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为高原。畜牧业为省经济重要部分。青海为尚待开发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联翩

鸟飞翔时的一种姿态。比喻断续而迅疾

一夜春风,细雨联翩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雪暗

大雪迷漫。 唐 卢照邻 《紫骝马》诗:“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诗:“雪暗梨千树,烟迷柳一川。”

伊吾

(1).象声词。读书声。 宋 黄庭坚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 明 高启 《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

(2).古地名。 汉 伊吾卢 地区, 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 。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 ,多斩首虏而还。” 李贤 注:“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 伊吾城 者, 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 末内属,置 伊吾郡 。天下乱,復臣 突厥 。 贞观 四年,城酋来朝。 頡利 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 西伊州 。” 元 郭钰 《和酬宋竹坡韵》:“鸥社共盟君未弃,何须驰志向 伊吾 。”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志鸣 伊吾 劒,意洗鱼海兵。长计一蹉失,塞马仍纵横。”参见“ 伊州 ”。

闻声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怀人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