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原文

移植自硗瘠,秋来成两丛。
翠旌舒晓日,绿锦障西风。
雨砌珠佩委,风檐翚扇重。
主人培壅厚,未肯畏严冬。

诗词问答

问: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移植

(1)

(2) 将秧苗或树木移走并栽种在另一个地方

从他的苗圃移植的桑树

(3) 一个器官或组织从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移到别处

孪生子之间的肾脏移植成活率高

(4) 比喻引进别处的经验、长处、做法等

将沿海地区的经验移植到内地

硗瘠

磽瘠:土地坚硬瘠薄。亦指瘠薄之地。 宋 陆游 《蔬圃》诗:“磽瘠才三亩,勤劬赖两奴。”《金史·食货志二》:“两路田多峻阪,磽瘠者往往再岁一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且 蚕丛 漏天,磽瘠艰餉,我兵势难深入。” 郭沫若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论所谓“封建”制》:“ 周 人生于比较硗瘠的西北,不敢把农产品多事浪费,故养成了禁酒的习惯。”

墝瘠:亦作“ 墝塉 ”。 (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 譙 土地墝瘠,百姓穷困, 毓 愍之,上表徙民於 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新唐书·卢坦传》:“ 天德 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 河 远,烽候无所统接。”《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来成

谓前来成就。语出《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马瑞辰 通释:“四章‘福禄来崇’,《传》:‘崇,重也。’来成,犹言来崇,成亦重也。”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享神明之协相,具福禄之来成。”《宋史·乐志七》:“卒事而彻,福禄来成。”

翠旌

见“ 翠旍 ”。

晓日

(1).朝阳。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诗:“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緑酒入金杯。” 元 郝经 《贤台行》:“晓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亲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誊写毕,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

(2).引申为清晨。 唐 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乐焉遂赋以诗》:“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锦障

亦作“ 锦鄣 ”。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赋》:“锦障縈山,罗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诗:“黼帐三云清晓别,锦鄣千骑上头迎。”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春天,堤上花如锦障。”参见“ 锦步障 ”。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珠佩

见“ 珠佩 ”。

亦作“ 珠珮 ”。珠玉缀成的佩饰。 南朝 梁 沉约 《脚下履》诗:“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袿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 * 鸣珠珮,天人弄綵球。” 宋 徐铉 《杂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 明 杨慎 《玉台体》诗之四:“珠佩双皋冷,罗裙十里香。”

风檐

(1).指风中的屋檐。 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诗:“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簷雨夜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 赵胜 负喧风檐,候樵牧之归。”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指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较之风簷结构难易迥殊。” 清 赵翼 《重赴鹿鸣宴》诗:“风簷弋获原非易,多少文心耗短檠。”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培壅

(1) 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护其根系,促其生长

(2) 培养

严冬

极冷的冬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