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

作者: 释觉阿上朝代: 宋代

偈五首原文

航海来探教外传,要离知见脱蹄筌。
诸方参遍草鞋破,水在澄潭月在天。

诗词问答

问:偈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觉阿上
问:偈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觉阿上的名句有哪些?答:释觉阿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航海

泛指舰船在海洋上航行

外传

(1) 指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性、补充性著作

(2) 旧指正史以外的人物的传记

要离

春秋 末 吴国 刺客。相传 吴王 阖闾 派 专诸 刺杀 王僚 后,又派 要离 谋刺出奔在 卫 的王子 庆忌 。 要离 请 吴王 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 卫国 ,见 庆忌 , 庆忌 喜,与之谋。当同舟渡 江 时, 庆忌 被他刺中要害。 庆忌 释令归 吴 ,他行至 江陵 ,也伏剑 * 。事见《吕氏春秋·忠廉》、 汉 袁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然则 荆軻 湛七族, 要离 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要离 灭家以效功。” 清 杨焯 《庆忌塔铁棺》诗:“误识 要离 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清 林明伦 《吊五人墓》:“ 要离 三尺土,千古共英风。”

知见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蹄筌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麤,摈落蹄筌,方穷至理。” 清 毕沅 严长明 《寿王述庵联句》:“幽思吞卦画,妙解证蹄筌。”

(2).指水产和野味。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世人竞翊开华筵,广徵水陆穷蹄筌。”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草鞋

用稻草或其他长纤维草手工编制的一种简易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