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守道诗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读守道诗原文

仁宗之初公有声,一世懦者闻之惊。
日行古义不顾俗,师事孙子传其经。
扫堂捧杖供贱役,侍师之坐随师行。
质疑问道无敢变,当世始知师与生。
作为文章不徒发,讥切时事排公卿。
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
过于仁义罪固小,矫弊自合违中行。
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
开编偶诵子诗句,辞气磊落严以清。
吟哦令我不能舍,想见眉宇寒峥嵘。
高风一泯不可见,安得壮士能经营。
惜哉朽骨不可作,徂徕废土知谁耕。

诗词问答

问:读守道诗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读守道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古义

(1).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诗·郑风·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説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 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 苏轼 《孔毅父妻挽词》:“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2).古书的义理。《史记·酷吏列传》:“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

(3).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汉书·儒林传·丁宽》:“ 宽 至 雒阳 ,復从 周王孙 受古义,号《周氏传》。”

(4).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於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 燕 代 而南其辕也。”

不顾

(1).不回头看。《史记·刺客列传》:“於是 荆軻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已破,视之无益。’”

(2).不顾念;不照顾。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王逸 注:“不敢顾念身之贫贱。”

(3).不理会。《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珞,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数公子饮酒,不顾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众异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顾 汤富海 的意见,不满地说:‘非筛不行! 苏账房 !’”

(4).不考虑;不顾忌。《韩非子·十过》:“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之祸也。”《后汉书·列女传·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顾五伦,真禽兽也。”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在钢架上爬行。”

师事

以师礼相待

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左传·昭公七年》

孙子

儿子的儿子

贱役

卑贱的职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次皁牧舆马” 晋 杜预 注:“给其贱役,从皁至牧,凡八等之人。” 南朝 梁 沉约 《酬孔通直逷怀蓬居》诗:“伊邇事清途,纷吾供贱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今 王体乾 既熟软巧媚,在 王瘸子 不过俳优贱役,自然因而化之,可嘆也。” 夏仁虎 《旧京琐记·事变》:“迨和议成,秩序定,百工贱役復归其职。”

质疑

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汉书·陈遵传》

向上级对这个问题进行质疑

问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无敢

不敢。《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后汉书·应劭传》:“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宋史·忠义传一·赵师旦》:“弃物道上,人无敢取。”

当世

(1) 当代

(2) 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作为

(1) 所作所为;行为

从他的作为可以看出他的态度

(2) 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

她不会有大的作为

(3) 当作

以他作为知已

(4) 就人的某种身分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

作为国家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不徒

(1).不白白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2).不独;不但。《晋书·顾和传》:“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讥切

劝谏。《汉书·梅福传》:“ 福 孤远,又讥切 王氏 ,故终不见纳。”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 绍圣 、 元符 间,拓地进筑而敛不及民, 熙丰 旧人矜伐其美。然 陈瓘 讥切 曾布 ,以为转天下之积耗之西边,邦本自此拨矣。”《清史稿·成哲亲王永瑆传》:“编修 洪亮吉 上书 永瑆 ,讥切朝政, 永瑆 上闻,上治 亮吉 罪。”

时事

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国内大事

时事综述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俗儒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荀子·儒效》:“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毁誉

毁损与赞誉

《京都纪事》播放后,毁誉不一

所出

(1).从何而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李善 注:“言卒然復有惊愕之异物,从旁而出,不知所从来。”

(2).谓出主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3).指出产的物品。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亦指生育的子女。《红楼梦》第九五回:“但 元妃 并无所出,惟諡曰 贤淑贵妃 。”

过行

错误的行为。《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 郑玄 注:“率,循也。行过不復循行,犹不二过。”《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戒,俯仰察焉,用无过行。” 宋 张耒 《读守道诗》诗:“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

讥评

讥讽评议

讥评时政

过于

(1) 过分——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面,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了限度

首长安慰两位老人,不要过于伤心

(2) 过分,格外地,过分地

过于保守,就会失良机

仁义

(1) 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中行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开编

打开书本。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开编喜有得,一读瘳沉痾。”

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辞气

(1).语气;口气。《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出辞气能顺而説之,则无恶戾之言入於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曹子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 唐 韩愈 《论荐侯喜状》:“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司马武子忠节》:“ 靖康 间奉使 金国 ,辞气激烈,谋略深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 石 方就枕,闻叩扉甚急;起视,则 长亭 掩入,辞气仓皇,言:‘吾家欲以 * 相仇,可急遁!’”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

(2).文章的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秦皇 铭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及歷举所善十数人皆公辅器, 昌言 内为之助,人多识其辞气,皆 旦 所为也。”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甚矣译事之难也,前见 辜氏 《痴汉骑马歌》,可谓辞气相副。”

(3).辞锋,辞采。《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既坐,饮酒数甌,辞气横出, 太祖 对之甚欢。”《北史·屈遵传》:“ 道赐 善骑射,机辩有辞气, 太武 甚器之。”

(4).言辞;谈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穀 雅善议论,辞气明畅。”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夫人藴辅相之才而其季父日与之接,其容貌辞气岂无少异於人乎?”

磊落

(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吟哦

(1) 有节奏地诵读

曼声吟哦

(2)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执卷吟哦,搜索殊苦

驴上吟哦。——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眉宇

两眉的上方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经营

(1) 筹划经管;组织计划

这届运动会真是煞费经营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毕世而经营。——清· 黄宗羲《原君》

经营商业

(2) 规划治理

经营天下

(3) 往来

经营原野

朽骨

谓死者之骨。亦指死者。《韩非子·忠孝》:“朽骨烂肉施於土地,流於川谷。”《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也。” 唐 李绅 《悲善才》诗:“闻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可作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徂徕

亦作“ 徂来 ”。1.山名。又名 尤来 、 尤崃 、 尤徕 。在 山东省 泰安县 东南。《诗·鲁颂·閟宫》:“ 徂来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因以“徂徠”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 唐 刘禹锡 《崔公神道碑》:“善积家肥,子孙多材,如彼榱栋,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有时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复。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