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劝农原文

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诗词问答

问:劝农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劝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沟洫

(1).田间水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郑玄 注:“主通利田间之水道。” 晋 左思 《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綺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我们要开沟洫。”

(2).借指农田水利。《论语·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3).泛指田野。 南朝 宋 鲍照 《代贫贱愁苦行》:“运圮津涂塞,遂转死沟洫。”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国家听之;其贫也,转乎沟洫,国家亦听之。”

先通

古代传说中一种先知先觉、通晓诸事的巨人。《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此人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劝相

劝助,劝勉。《易·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孔颖达 疏:“君子以劳来之恩,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则此养而不穷也。”《清史稿·礼志二》:“ 康熙 时, 圣祖 尝临 丰泽园 劝相。”

文具

(1).谓空有条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 秦 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 司马贞 索隐:“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宋史·哲宗纪一》:“有司奉行失当,几於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体究一切非违,务要实行,无为文具。”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 明 时黄册盖多有不实者,及一条鞭法盛行,而编审亦为文具。”

(2).指条文。 宋 陈亮 《廷对》:“草茅亦以故事视之,以文具应之。” 严复 《救亡决论》:“致文具空存,邦基陧阢。”

(3).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月朗 ﹞説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红楼梦》第五七回:“我看见你文具儿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

(4).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因向 荷生 道:‘你带有文具要写对子,这里写罢。’於是跟班们就中间方桌,摆上文具。”

归耕

(1).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宋 苏轼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从此归耕 剑 外,何人送我 池 南。” 金 王子端 《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词:“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2).琴曲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阪 之钦崟。” 李善 注引《琴操》:“《归耕》者, 曾子 之所作也。 曾子 事 孔子 十有餘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归耕来兮!安所耕 歷山 盘兮!’”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小队

(1)

(2) 人数少的队伍

(3) 特指农业生产队

粗识

1.略知。

民意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缿筒

见“ 缿筩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