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晦日作·其二

作者:仝轨 朝代:清代

正月晦日作·其二原文

相知在知心,知心良独难。

旦奭犹不保,何必慕金兰。

操琴向广陌,未奏泪先弹。

伐国问仁人,邪佞固其端。

诗词问答

问:正月晦日作·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仝轨
问:正月晦日作·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仝轨的名句有哪些?答:仝轨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寒韵

参考注释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旦奭

周公旦 与 召公奭 的并称。两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 旦 奭 於旧职。”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谢谠 《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齐肩。”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金兰

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山公与 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世说新语·贤媛》

金兰之友

广陌

(1).大路。 晋 陶潜 《咏荆轲》诗:“素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唐 沉佺期 《临高台》诗:“高臺临广陌,车马纷相续。” 明 陈子龙 《春郊》诗:“轻罗吹广陌,和风袭芳洲。”

(2).犹巨万。形容数目很大。陌“百”的借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真个是家貲鉅万,产业广陌,有鸦飞不过的田地,扛抬不动的金银山。”陌,一本作“ 延 ”。

伐国

征伐别国。《左传·昭公四年》:“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从而至?” 明 刘基 《莒人伐我东鄙》:“伐国而围人之邑与救患而入人邑者,皆王法之所不容也。”

仁人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邪佞

(1).奸邪,伪善。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 莽 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权。”《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景 以 冯延巳 、 常梦锡 为翰林学士……而 延巳 等皆以邪佞用事, 吴 人谓之‘五鬼’。” 明 方孝孺 《春风和气堂记》:“或用之而参以邪佞之人,虽欲为春,不可得也。”

(2).奸邪小人。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今宜斥退邪佞,投之四裔;引纳方直,令在左右。”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太学博士 石介 ,因作《庆历圣德颂》,其词太激,邪佞切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察邪佞,护善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