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曲

作者: 杜诏朝代: 清代

隋堤曲原文

隋堤一带官河口,不种桑麻种杨柳。

锦帆帝子数巡游,厌住东京乐奔走。

将兵西域再征辽,呼韩稽颡诸蕃朝。

江都宫监伺颜色,翡翠玻璃恣雕饰。

水晶殿揭珠帘开,香风吹送飞仙来。

凭肩笑语能几回,梦游恍惚吴公台。

吴公台下雷塘路,野土茫茫乱烟树。

伤心为吊玉钩斜,柳色黄昏不知处。

诗词问答

问:隋堤曲的作者是谁?答:杜诏
问:隋堤曲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杜诏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诏名句大全

注释

1. 柔肌令仪,按节起舞。

参考注释

隋堤

隋炀帝 时沿 通济渠 、 邗沟 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 隋堤 。 唐 韩琮 《杨柳枝》诗:“ 梁苑 隋堤 事已空,万条犹舞旧东风。” 宋 苏轼 《江城子》词:“ 隋堤 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 吴中 。”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翩翩之子归,正桃夭节候,红满 隋堤 。”

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河口

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

桑麻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锦帆

亦作“ 锦颿 ”。1.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煬帝 幸 江都 ……至 汴 ,御龙舟, 萧妃 乘凤舸,锦帆綵缆,穷极侈靡。”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清 徐昂发 《扬州》诗:“木鵞沉处锦颿斜, 隋氏 离宫接暮霞。”

(2).借指装饰华丽的船。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 洞庭 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3).指 * 越货的亡命徒。典本《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民闻铃声,即知是 寧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寧 轻侠 * ,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锦维舟。” 清 乐宫谱 《毛生》:“前 明 熹庙 时,天下多故,盗贼充斥,锦帆緑林之徒,所在多有。”

帝子

帝王的子女

数巡

数遍。《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酒行数巡, 陈朝奉 取出白金二十两。”《花月痕》第十一回:“﹝ 荷生 ﹞就也浇了一杯酒,二人相视,微微而笑。於是大家饮了数巡酒。”

东京

日本首都。在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北岸,人口1192.7万(1989)

奔走

(1) 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之人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很快地走;急行

西域

汉代以后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西域书,泛指有关佛教的著作

呼韩

(1). 汉 时 匈奴 单于 呼韩邪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 宣 重威以抚和戎狄, 呼韩 来享。” 薛综 注:“《汉书·宣(帝)纪》曰:‘ 呼韩邪 单于欵 五原塞 ,愿奉国珍。’” 清 赵翼 《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远嫁 呼韩 岂素期?请行似怨不同时。”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自我皇 宋 之承天命也……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 呼韩 塞上,人争问, * 否?” 清 杜诏 《隋堤曲》:“将兵西域再征 辽 , 呼韩 稽顙诸蕃朝。”

稽颡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仪礼·士丧礼》:“弔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顙成踊。”《汉书·李广传》:“若乃免冠徒跣,稽顙请罪,岂朕之指哉!”《梁书·韦叡传》:“其餘释甲稽顙,乞为囚奴,犹数十万。” 唐 裴铏 《传奇·裴航》:“ 卢顥 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诸蕃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新唐书·吐蕃传上》:“且 莫贺延磧 袤二千里,无水草,若北接虏, 唐 兵不可度而北,则 伊西 、 北庭 、 安西 诸蕃悉亡。”

江都

扬州的别名

江都围急。——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宫监

(1).即太监。 唐 王建 《宫词》之八六:“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前汉书平话》卷中:“太后转身,起令宫监,暗将到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有老宫监言, 明 熹宗 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宫监一概遣散,自谋生计。”

(2).犹宫禁。《旧唐书·刘文静传》:“ 晋阳 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与 寂 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3).官名。 隋 唐 时离宫设有宫监、副监。《新唐书·高祖纪》:“ 高祖 留守 太原 ,领 晋阳 宫监,而所善客 裴寂 为副监。”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翡翠

(1) 一种单斜晶系的硅酸钠铝组成的矿物,加工后即成为有价值的玉器

(2) 动物名。又名赤翡翠。属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

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类,有各种颜色。现在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雕饰

(1) 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2) 用来装饰的雕刻的图案

水晶

透明的石英,是贵重矿石,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

水晶顶:规定五品官用的礼帽顶子;水晶丸:荔枝

珠帘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香风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吹送

用一阵阵的风或气推动

飞仙

亦作“ 飞僊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

见“ 飞仙 ”。

凭肩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凭肩,花边繫马,此兴今休矣。”《金史·完颜忠传》:“ 太祖 与 迪古乃 凭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於汝,汝为我决之。’”

亦作“ 凭肩 ”。倚肩或把手臂放在别人肩上。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七夕对牵牛,正夜半凴肩私咒。” 刘国钧 《月词》诗之七:“记得凭肩花底坐,含情羞见影双双。”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梦游

睡眠中无意识地走动

恍惚

(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证名。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由于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发汗过多而损伤心气,以致精神不定

吴公台

古台名,在今 江苏 扬州市 北。原为 南朝 宋 沉庆 之攻 竟陵王 诞 时所筑之弩台,后 陈 将 吴明彻 围攻 北齐 敬子猷 ,增筑以射城内,故名。 唐 白居易 《隋堤柳》诗:“土坟数尺何处葬, 吴公臺 下多悲风。” 清 徐昂发 《扬州》诗:“莫向 吴公臺 上望, 江 南 江 北总无家。”

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沉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台下

(1).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臺下。”《韩诗外传》卷二:“ 颜渊 侍坐, 鲁定公 于臺, 东野毕 御马于臺下。”

(2).古时对人的尊称。《水浒后传》第七回:“ 郭京 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謁旌旄,足慰平生。’”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毛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 * 在台上,那 * 在台下。”

雷塘

(1).地名。在 江苏 扬州 城北。 隋 唐 时为风景胜地。 隋炀帝 葬此。 唐 罗隐 《炀帝陵》诗:“君王忍把平 陈 业,只博 雷塘 数亩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扬州 歌舞之场, 雷塘 罗綺之地。” 清 郑燮 《扬州》诗之二:“ 廿四桥 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 雷塘 。”

(2).池名。又名 大龙潭 。在 广西 马平 南 雷山 下。 唐 柳宗元 《雷塘祷雨文》 孙汝听 题解:“ 柳州 雷山 ,两崖皆东西, 雷水 出焉。蓄崖中曰 雷塘 ,能出云气,作雷雨…… 元和 十年十月,公至 柳州 数日,同其弟 宗直 謁雨 雷塘 ,故有此文。”

野土

(1).田野的泥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於下,阴为野土。”

(2).荒地。 清 杜诏 《隋堤曲》:“ 吴公臺 下 雷塘 路,野土茫茫乱烟树。”农谚:“野土用火烧,来年长好苗。”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玉钩斜

亦作“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鉤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2).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广陵 亦有 戯马臺 ,其下有路,号 玉钩斜 。” 明 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鉤斜 。” 清 郑燮 《广陵曲》:“ 玉勾斜 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 清 赵翼 《花田》诗:“十里芳林傍水涯,当年曾是 玉鉤斜 。美人死后为香草,醉守来时正好花。”自注:“即 素馨斜 , 南汉 葬宫人处,多素馨花,今为游宴地。”亦省作“ 玉鉤 ”。 清 汪懋麟 《大冢》诗:“ 玉鉤 千万釵,无一伴丘陇。”

柳色黄

词牌《石州慢》的别名。因 宋 贺铸 词《石州慢》中的“长亭柳色纔黄,倚马何人先折”句而得名。参阅《词谱》卷三十。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