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静

作者: 吾邱瑞朝代: 明代

四边静原文

丑:今朝快把兵戈集。长驱入京国。

要斩贼臣头。奋勇靖君侧。

合:喑鸣咤叱。青旌画鹢。

烽火蔽天红。功成胜赤壁。

诗词问答

问:四边静的作者是谁?答:吾邱瑞
问:四边静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吾邱瑞的名句有哪些?答:吾邱瑞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六十种曲 运甓记 第三十二出

参考注释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长驱

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

长驱千里

京国

京城;国都。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高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箇好筵席。”

要斩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斧砧断人之腰。《周礼·秋官·司寇》“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汉 郑玄 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后汉书·班超传》:“若州牧能保盗贼不起者,臣亦愿以要斩保 匈奴 之不为边害也。”参见“ 腰斩 ”。

贼臣

(1).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閒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史记·蒙恬列传》:“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 周公旦 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 唐 武则天 《臣轨》卷上:“五曰专权擅威,持操国事以为轻重,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权,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清 谭嗣同 《致梁启超书》之三:“我圣上之命,悬於太后、贼臣之手, 嗣同 死矣! 嗣同 之死毕矣!”

(2).对敌寇之臣的贬称。 清 阎尔梅 《绝贼臣胡谦光》诗:“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奋勇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

自告奋勇

君侧

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

鸣咤

吼叫。《南齐书·武帝纪》:“是月,上不豫,徙御 延昌殿 ,乘舆始登阶,而殿屋鸣咤,上恶之。”按,《南史·齐纪上·武帝》作“鸣吒”。

青旌

(1).见“ 青雀旌 ”。

(2).青色的旗帜。木青色主生,故可作为投降不杀标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张玄稔 ﹞以状白 承训 ,约期杀贼将,举城降,至日请立青旌为应。” 胡三省 注:“木行色青,木主生,使立青旌,以示不杀。”

画鹢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蔽天

遮蔽天空。 清 赵执信 《纪蝗》诗:“夏至之明日日中,飞蝗蔽天来向东。”

赤壁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