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玉泉原文

萧晨金山下,濯缨玉泉水。

十亩清瑶流,分明镜相似。

金膏时掩映,碧玉相倾委。

水荇随风翻,靡靡映清泚。

垂杨夹埼岸,其下多芳芷。

流为裂帛湖,宛若昆明里。

湖上多渔村,网罟集沙尾。

宣宗昔游幸,龙舸兹山趾。

当年功德寺,荒凉啸山鬼。

何况芙蓉殿,遗迹皆销毁。

碧水自东流,弥伤人代驶。

傥逐五湖舟,去问鸱夷子。

诗词问答

问:玉泉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玉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二

参考注释

萧晨

凄清的秋晨。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一:“萧晨忽扫纤翳尽,北岭初出青嵬嵬。” 清 曹寅 《赋得贫家月不贫戏答冷斋》:“有窗张白彩,无寐到萧晨。”

金山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濯缨

洗濯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体絶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巖下,来作濯缨翁。”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秊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五:“尘容愧濯缨,咏归闻扣榜。”

泉水

(1) 从地里涌出的水;自然泉水

(2) 从涌泉流出来的溪流

清瑶

谓 瑶水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 瑶 流。” 逯钦立 注:“《山海经·西山经》:‘爰有 滛水 ,其清洛洛。’”滛,同“ 瑶 ”。一说,指水。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卷一:“清瑶谓水。”

明镜

(1) 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相似

相类;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金膏

(1).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穆天子传》卷一“黄金之膏” 晋 郭璞 注:“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汋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水碧验未黷,金膏灵詎緇。” 李周翰 注:“水碧,水玉也。与金膏并仙药。” 唐 李德裕 《二芳丛赋》:“思欲揖金膏而驻魄,扳珠树而輟餐。”

(2).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盖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3).指磨镜用膏。 唐 王度 《古镜记》:“但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举以昭日,必影彻墙壁。” 唐 白居易 《百炼镜》诗:“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相倾

(1).谓互相对立而存在。《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下:“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

(2).相互竞争;彼此排挤。《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 魏 有 信陵君 , 楚 有 春申君 、 赵 有 平原君 , 齐 有 孟尝君 ,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旧唐书·昭宗纪》:“ 茂贞 、 行瑜 极言南北司相倾,请诛其太甚者。”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夫文人相倾,在古则然。”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而 齐 、 楚 、 燕 、 赵 诸国,却一律的是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相倾以诈,相视以贼。”

水荇

荇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嫩时可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嫋嫋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靡靡

(1).犹迟迟。迟缓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 传:“靡靡,犹迟迟也。”

(2).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 郑彝 《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3).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4).引申为随顺貌。《书·毕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 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5).纷乱貌。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启 《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6).柔弱,颓靡。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参见“ 靡靡之音 ”。

(7).华美;明丽。《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细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8).绵延不绝。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 王安石 《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9).娓娓动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旧唐书·马周传》:“ 马君 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 唐 费冠卿 《枕流石》诗:“愿以清泚流,鉴此坚贞质。” 宋 欧阳修 《荷花赋》:“阴曲池之清泚,漾波纹之奫沦。”《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试临渊》诗:“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风亭月榭,杏坞桃溪,云楼上倚晴空,水阁下临清泚。” 清 钱谦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与孟阳长蘅小饮》诗:“四山歌吹罢,落月汎清泚。”

(3).形容诗文清晰明洁。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谈辞足诗书,篇咏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诗》:“学文虽未成,爱我笔清泚。”

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芳芷

香草名。《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王逸 注:“杜蘅、芳芷,皆香草也。” 汉 刘向 《九叹·怨思》:“淹芳芷於腐井兮,弃鸡骇於筐簏。” 唐 李羣玉 《黄陵庙》诗:“风迴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裂帛

(1).撕裂缯帛。《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

(2).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絃一声如裂帛。”《水浒传》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 艾明之 《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 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

(3).裁帛作书。《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李善 注:“《汉书》曰:‘ 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书, 苏武 等在某泽中。’”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一:“裂帛附双燕,为予向 辽东 。”

(4).指古代的书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欲其详悉於体国,必閲石室,启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明里

当众

明里同意,暗里反对

渔村

渔庄。渔民聚居的村庄

网罟

(1).捕鱼及捕鸟兽的工具。《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 唐 杜甫 《五盘》诗:“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镜花缘》第八九回:“道姑道:‘剧怜编网罟,始克奉盘匜。’” 王西彦 《鱼鬼》:“捉鱼的伙伴先后来到了,大家携带着网罟和鱼篓,坐在柳荫下,指点着纹圈的增添。”

(2).指法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畿。”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坐令不羈士,举足遭网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倘为逻役所获,重罹网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沙尾

滩尾,沙滩的边缘。 唐 杜甫 《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唐 李端 《荆门歌送从兄赴夔州》:“沙尾长檣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扁舟费年华,短缆繫沙尾。”

宣宗

武宗的叔父李忱,唐宪宗之子,年号大中

宣宗初亦号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游幸

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北史·雀光传》:“﹝陛下﹞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而復厉精庶政,亲决万机,故其游幸无益之文,见存无几。”《红楼梦》第十七回:“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1).指帝王出游。《魏书·斛斯椿传》:“又説帝数出游幸,号令部曲,别为行阵。”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早晚金舆此游幸,凤楼前后看山河。” 明 冯梦龙 《女丈夫·隋帝南巡》:“万乘之尊,岂可轻身游幸?”

(2).泛指游乐。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我是箇道童,道法又不精,在山中闲游幸。”

龙舸

即龙舟。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 扬州 。”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诗之一:“万艘龙舸緑丝间,载到 扬州 尽不还。” 清 王士禛 《过氾光湖怀古》诗:“龙舸与凤艒,乐哉方未央。”参见“ 龙舟 ”。

山趾

亦作“ 山址 ”。山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 元 邓牧 《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 ,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功德

(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荒凉

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山鬼

(1).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

(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洪亮吉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号於絶域。”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销毁

熔化毁掉;烧掉

销毁罪证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东流

(1) 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

人代

人世。 南朝 梁武帝 《守护晋宋齐诸陵诏》:“命世兴王,嗣贤传业,声称不朽,人代徂迁。”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声吹鬼神下,势閲人代速。”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茫茫人代,何以为情。”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之三:“久坐入混沌,冥神失人代。”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鸱夷子

即 鸱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岂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范蠡 乃 越国 之上卿,因献 西施 於 吴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吴国 。后见 越王 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鴟夷子 。”参见“ 鴟夷子皮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