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寿查郎中)

作者: 王质朝代: 宋代

水调歌头(寿查郎中)原文

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
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
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
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
日南至,月既望,寿君侯。
梅花满眼,一朵聊当一千秋。
半夜玉堂承诏,翼旦路朝宣册,归去作班头。
风静瞿塘峡,安稳放行舟。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寿查郎中)的作者是谁?答:王质
问:水调歌头(寿查郎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寿查郎中)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质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质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一星

(1).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宋书·符瑞志上》:“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参见“ 一星终 ”。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分野

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如:以 鹑首 对应 秦 , 鹑火 对应 周 , 寿星 对应 郑 , 析木 对应 燕 , 星纪 对应 吴越 等。《国语·周语下》:“岁之所在,则我有 周 之分野也。” 韦昭 注:“岁星在鶉火。鶉火, 周 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故知之耳。”《三国演义》第七回:“ 蒯良 谓 刘表 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 孙坚 。’”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四三回:“众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军事有何关?古人说什么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风,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谈,何足凭信?’”参见“ 分星 ”。

(1).分界;界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自 帝 尧 以来至 绍兴 六年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随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闻一多 《说舞·社会性的功能》:“上文说过,主观的真与客观的真,在原始人类意义中,没有明确的分野。” 朱光潜 《谈读书》:“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2).常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徐特立 《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这三部分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他们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显起来。”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我们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谈话的机会自然很多,在认识上和信仰上的分野,无意中流露的,已显然有截然的界限。”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

梁州

(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华 阳 黑水 惟 梁州 。” 孔 传:“东据 华山 之南,西距 黑水 。”

(2). 唐 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唐 顾况 《李湖州孺 * 筝歌》:“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 秦 隔。”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腰鼓百面红臂韝,先打《六么》后《梁州》。”参阅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元载》。参见“ 梁州令 ”。

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朝斗

道家谓朝拜北斗七元星君。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朝斗》:“ 绍圣 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 罗浮 道士 邓守安 拜奠北斗真君。”《封神演义》第一回:“寳帐婆娑,万对彩鸞朝斗。”

在列

犹在位;在朝。《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 韦昭 注:“列,位也,谓公卿至於士献诗以讽也。兜,惑也。”

仙流

指神仙之属。 清 袁枚 《子不语·妓仙》:“生曰:‘我闻仙流清洁,卿落 平康 久矣,能成道乎?’”

欃枪

(1).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主不吉。《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 郭璞 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 高诱 注:“欃枪,彗孛也。” 宋 文天祥 《有感》诗:“夜凉看星斗,何处是欃枪?” 明 夏完淳 《哀燕京》诗:“一出 乾清 翠华列,仰视欃枪大如月。”

(2).喻 * 势力。《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羣凶靡餘。” 李善 注:“欃枪,星名也。谓 王莽 在位如妖气之在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几时迴节鉞,戮力扫欃枪。” 明 沉寿民 《江上行》:“我生不及全盛时,攘攘欃枪天步危。屠城掠邑义士死,日月无光天地悲。” 清 钱谦益 《干将行》:“鬼怪相戒匿形影,欃枪不敢争妖躔。”

格泽

星名。《史记·天官书》:“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其见也,不种而穫,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司马贞 索隐:“一音鹤鐸,又音格宅。” 唐 储光羲 《杂诗》:“格泽为君驾,虹蜺为君衣。”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寻常音误》:“格泽,星名。妖气自地属天也。音霍鐸,误作本音。”

高拱

(1).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墨子·非儒下》:“君若言而未有利焉,则高拱下视,会噎为深。” 汉 贾谊 《新书·权重》:“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高拱而忧其纷也。” 宋 王安石 《李璋下第》诗:“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羣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

(2).高高凸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正殿之后,层臺高拱,上建 法云阁 。”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太乙

见“ 太一 ”。

霞佩

亦作“ 霞佩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 元 蒲绍简 《登瀛州赋》:“参霞珮於羣仙,溘埃风於万里。”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麒麟喊冤》:“又见空中云鬟霞佩,率领数妇人,珊珊来者,跪奏曰:‘妾 姜氏 , 周王 妃也。’”

见“ 霞珮 ”。

非烟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见“ 非烟 ”。

云裘

(1).轻柔的皮衣。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大妇襞云裘,中妇卷罗幬。”

(2).云朵。 宋 朱熹 《再赋解嘲》:“褰裳絶冥外,天风舞云裘。”

(3).古时天子祭天地时须穿裘服,故用以借指天子。《宋史·乐志十五》:“牙盘赭案肃神休,何日覿云裘。”参阅《周礼·天官·司裘》。

日南至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年若干,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旧唐书·太宗纪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圆丘。”

既望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君侯

(1). 秦 汉 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 甘罗 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 吕不韦 , 不韦 封 文信侯 ,为 秦 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

(2). 汉 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近日 南阳 宗惠叔 ,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宋 姜夔 《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君侯》:“ 卫宏 《汉官旧仪》: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又云:“丞相之刺史及侍御史皆称卿,不得言君。盖其时丞相称君,而以列侯为之,故兼称君侯也。按:丞相称君,本沿 战国 之制: 田文 相 齐 封 孟尝君 , 苏秦 相 赵 封 武安君 是也。至如 谢万 谓 王述 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李白 与 韩荆州 书,亦曰君侯,此则非列侯为相者。盖自 汉 以来,君侯为贵重之称,故口语相沿,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玉堂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承诏

奉诏旨。《说文解字·叙》引《苍颉篇》:“幼子承詔。”《新唐书·百官志二》:“四夷朝见,则承詔劳问。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詔降宣命。”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班头

(1).班行之首。亦泛指领袖,第一人。 唐 王建 《赠人》诗之一:“金鑪烟里要班头,欲得归山可自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水浒传》引首:“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 宋 ,建都 汴梁 ,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 鲁迅 《伪自由书·王道诗话》:“文化班头博士衔,人权抛却说王权。”

(2).指衙门差役的头目。亦泛称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像今日请我的 黄老爹 ,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 曹禺 《日出》第三幕:“﹝一个人﹞唱《秦琼发配》……‘舍不得大老爷待我的恩情厚,舍不得衙门众班头。’”

瞿塘峡

见“ 瞿唐峡 ”。

安稳

(1) 安全而稳当

她丢了那安稳的职务,情愿到这里来冒险,这一份精神,多么可爱!——茅盾《锻炼》

(2) 安定平稳

船走得很安稳

行舟

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