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作者: 张抡朝代: 宋代

醉落魄/一斛珠原文

清秋夜寂。
圆蟾素影流空碧。
都无一点浮云隔。
河汉光微,星斗淡无色。
日精欲炼须阴魄。
更深犹望清宵立。
坎离二物都收得。
独步瀛洲,方表大丹力。

诗词问答

问:醉落魄/一斛珠的作者是谁?答:张抡
问:醉落魄/一斛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醉落魄/一斛珠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抡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圆蟾

(1).月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张碧 《美人梳头》诗:“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檯表。”

(2).指月圆。 宋 张先 《凤栖梧》词:“明日不知花在否?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

素影

月影。 唐 杜审言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 唐 范荣 《残雪赋》:“杂凝花於春露,乱素影於夜月。”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 元 倪瓒 《人月圆》词:“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空碧

(1).犹澄碧。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2).指澄碧的水色。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诗:“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3).指澄碧的天空。 五代 齐己 《自遣》诗:“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宋 秦观 《好事近·梦中作》词:“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清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孕幽想於流黄,激凉吹於空碧。”

都无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无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声无色。——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日精

(1).太阳的精华。《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晋书·天文志上》:“阳燧可以取火於日,而无取日於火之理,此则日精之生火明矣。”《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官” 唐 梁丘子 注:“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唐 宋之问 《王子乔》诗:“ * 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不袭贪生人,炼气噏日精。”

(2).指太阳。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昼不见日精,夜不见月魄。”

(3).菊花的别名。或谓为菊根茎的别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茎别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神农本草经》卷一“鞠华,味苦,平” 清 孙星衍 注:“《名医》曰:﹝菊华﹞一名日精。”

(4).云母的别名。见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百工医技》。

阴魄

月的别称。 唐 李频 《中秋对月》诗:“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宋 欧阳修 《紫石屏歌》:“月光水洁石莹浄,感此阴魄来中潜。” 金 王吉昌 《感庭秋》词:“纵使头头应显,是一灵,阴魄神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十:“阳光时隐耀,阴魄有亏盈。”

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静

更深夜静

清宵

清静的夜晚。 南朝 梁 萧统 《钟山讲解》诗:“清宵出 望园 ,詰晨届 鐘岭 。” 宋 柳永 《轮台子》词:“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鷄唤觉。”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 王统照 《号声·司令》:“然而这几十个壮年团丁仿佛受了什么暗示,在初热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触,无复平日的笑谈高兴了。”

坎离

(1).犹言铅汞、水火、阴阳。《易·说卦》:“坎为水……离为火。”《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2).坎、离本为《周易》的两卦,道教以“坎男”借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 * ;以“离女”借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 唐 吕岩 《百字碑》诗:“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人之色身或有变坏,或值迟暮,色力已衰,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则置鼎器,取坎离,以补完先天,然后静可修。谓之泥水金丹。”

收得

(1).捕获。《后汉书·公孙瓒传》:“﹝ 瓚 ﹞收得生口七万餘人。”

(2).取得。 唐 曹邺 《寄阳朔友人》诗:“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独步

独自行走,亦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独步文坛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方表

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后汉书·和帝纪》:“文加殊俗,武畅方表,界惟人面,无思不服。”《隶释·魏横海将军吕君碑》:“将遂播声于方表,扫丑虏於南域,建元功于大 魏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