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周写生各种·其十六·猫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左传称六畜,讫未其名厕。

君子有事迎,却实见礼记。

礼记义何宗,食鼠佐农功。

张汤虽老吏,薰穴终难空。

难空冀北群,飞兔与骐驎。

不如跛之技,寸长尺短分。

短分苏氏骂,捕鸡则堪讶。

二徐记细故,亦何关治化。

诗词问答

问:《题沈周写生各种·其十六·猫》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三

参考注释

传称

传扬而受称许。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正而不譎,其德传称。”

六畜

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畜

六畜会聚图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有事

(1) 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实见

(1).犹言真知灼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东坡 晚年在海上不观他人诗,惟以 陶 柳 集自随,岂非世虑尽而实见定歟?”

(2).实地见闻;实际见闻。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第二篇《原始民族的艺术》先据人类学者,旅行家等实见之谈,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 * 主义的结合。”

礼记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老吏

(1).旧吏;精于吏事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世说新语·德行》“ 管寧 、 华歆 共园中锄菜”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及 歆 为司徒,上书让 寧 , 寧 闻之,笑曰:‘ 子鱼 本欲作老吏,故荣之耳。’”

(2).熟谙公务案牍的胥吏。《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原来这书办,是本衙门刑房的一掌案的老吏,平日无论有甚么疑难大事,到他手里,没有完不了的案。”

冀北

(1).《左传·昭公四年》:“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南齐书·王融传》:“ 秦 西 冀 北,实多骏驥。”因以谓良马产地,并指人才荟萃之所。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 东都 固士大夫之 冀 北也。”

(2).指游牧地区。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飞兔

亦作“ 飞菟 ”。骏马名。《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高诱 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 汉 应瑒 《驰射赋》:“羣骏笼茸於衡首,咸皆腰褭与飞菟。”《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譬若飞兔、流星,超山越海。” 李周翰 注:“飞兔、流星,神骏也。”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骐驎

亦作“ 騏麟 ”。1.传说中的兽名。即麒麟。《战国策·赵策四》:“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騏驎不至。”一本作“ 麒麟 ”。《隋书·李德林传》:“明王圣主,得騏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

(2).良马。《战国策·齐策四》:“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騏麟騄耳哉?”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騏驎之輓盐车,垂头於 太行 。” 唐 杜甫 《骢马行》:“近闻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寸长尺短

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能精善用,虽寸长尺极,亦可成名。”

二徐

(1).指以治《说文》闻名的 南唐 徐铉 、 徐锴 兄弟。又以辈行称大 徐 、小 徐 。 宋 陆游 《南唐书·徐锴传》:“ 徐鍇 ,字 楚金 , 会稽 人……与兄 鉉 俱在近侍,号二 徐 。”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三:“ 戴 所见必 蜀 本《説文》,故时与二 徐 本有异同。”

(2).指 宋 徐中行 及其子 庭筠 。《宋史·隐逸传下·徐中行》:“﹝乡人﹞以其父子俱隐遯,称之曰二 徐 先生。常平使者 朱熹 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 东甌 説二 徐 ’之句。”

细故

琐事

非烟数以细故挞其 * 。——《警世通言》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治化

谓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宋 陈亮 《廷对策》:“其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条陈之。” 严复 《<原富>按语》:“民之所以为仁若登,为不仁若崩,而治化之所难进者,分义利为二者害之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