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因腊月二十二日乃重阳师祖悯化妙行

作者: 王丹桂朝代: 元代

原文

人升霞,众道友修斋毕,以词赠之雪霁郊原,冰凝池沼,时当深入穷冬。
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
还是丹阳师父,乱尘世、飞上天宫。
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
无穷。
真匠手,京南陕右,河北山东。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
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
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因腊月二十二日乃重阳师祖悯化妙行》的作者是谁?答:王丹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丹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丹桂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王丹桂满庭芳 因腊月二十二日乃重阳师祖悯化妙行书法作品欣赏
满庭芳 因腊月二十二日乃重阳师祖悯化妙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升霞

(1).古代西方一些部族的人死后火葬,称为“昇霞”。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 秦 之西有 义渠 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燻天,谓之昇霞。”

(2).得道仙去。 唐 中寤 《赠王仙柯》诗:“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昇霞入太清。”

道友

(1).一起修道的朋友。 宋 洪迈 《夷坚支丁志·赵三翁》:“ 密县 堕门山 道友 席洞云 ,因往 独紇岭 瀑水潭 侧登翫,慕其清峭高爽,即筑室以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愿意修行呢,我可以写个捐册,去找几位道友募化。”

(2).志同道合者。 唐 陈子昂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诗序:“一世之逸人,寄千里之道友。”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自注:“苍髯,松也;红蕚,海棠。”

(3).对走江湖的人的客气称呼。《说岳全传》第十回:“那穿白的,去身边取出银包打开来,将两锭银子递与説书的道:‘道友,我们是路过的,送轻莫怪。’”

修斋

会集僧人或道徒供斋食,作法事。 唐 杜荀鹤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诗:“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禁演戏修斋建醮。”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冰凝

结冰;冻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但冬月冰凝,尚堪步屧,甫至春深,晴暖埃浮。” 戴望舒 《过旧居》诗:“而一切都在那里,原封不动,欢笑没有冰凝,幸福没有尘封。?”

池沼

比较大的水坑

时当

适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雍 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

深入

(1) 研究、思考深刻、透彻

小心的编纂必须事先对作品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2) 进入事物内部或中心

深入实际

穷冬

隆冬;深冬

穷冬暴露。——宋· 苏轼《教战守》

穷冬烈风。——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穷冬寒未已

重阳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 * 《采桑子·重阳》

真风

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劝一 柳下惠 ,而千万人立真风矣。” 唐 鲍溶 《题吴徵君岩居》诗:“ 尧 泽润天下, 许由 心不知,真风存绵緜,常与达者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陶渊明祠堂记》:“不藉琴以为雅,故无絃亦可;不因酒以为达,故把菊自足。真风所播,直扫 魏 晋 浇习。”

还是

(1)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2) 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仍要

今天咱们还是装运木料

(3) 仍然,照样

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

(4) 提议“是否这样”之意

你还是带上雨衣为好

(5)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你去,还是他去

(6) 另一方面

虽然嗓音嘶哑而聒耳,但她还是有着一股吸引人的热情

丹阳

(1).铜的别称。 唐 吕巖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铭云:‘ 汉 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 东坡 ,亦不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迴,舍因缘,自脱於人世苦海之外耶?”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

师父

(1) 师傅

(2) 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3) 对有技艺者的尊称

请师父多加指教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上天

(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玄元

(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 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 玄玄 ”。

(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3).指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 ,业纘皇极。”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在 玄元 一卷书。” 清 金农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 玄元 七叶孙。”参见“ 玄元皇帝 ”。

显现

显露,露面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绩。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神功无纪,作物何称。” 吕延济 注:“谓 高祖 神妙之功无能记述。”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窃仰鸿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

(2).神灵的功力。《南史·谢惠连传》:“﹝ 灵运 ﹞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众人,十分欢喜,称谢 公孙胜 神功道德。”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匠手

技艺高明的能手。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三:“颠倒五行凭匠手,不逢匠手莫施为。” 宋 林逋 《诗匠》诗:“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山落分题目,花摇刻句风。” 明 杜濬 《一杯叹》诗:“哥窰定窰谈不易,醉红鷄缸走权贵。匠手争夸 天寳斋 ,不贪岂识金银气。”

河北

(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騖千里不能易其处。”《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

山东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耆老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钦崇

崇敬。《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嘉宾 钦崇 释道安 德问,餉米千斛。”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马克思 与 列宁 终竟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导师。”

应物

(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随机

(1) 依照情势

必须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完成任务

(2) 自由组合

随机抽样

顺化

越南中部城市

方便

(1) 便利的

商店设立在对群众方便的地点

(2) 适宜的

这儿说话不方便

(3) 有富余的钱

这几天手头不方便

(4) 帮忙,照顾

望周全方便

三教

(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通同

串通一起;共同

他们通同好了来否决这项议案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已往

在过去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清· 袁枚《祭妹文》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