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

作者: 武元衡朝代: 唐代

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原文

陌头车马去翩翩,白面怀书美少年。
东武扬公姻娅重,西州谢傅舅甥贤。
长亭叫月新秋雁,官渡含风古树蝉。
知己满朝留不住,贵臣河上拥旌旃。

诗词问答

问: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的作者是谁?答:武元衡
问: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武元衡的名句有哪些?答:武元衡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17-17

参考注释

陌头

(1).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 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2).路上;路旁。《宋书·刘穆之传》:“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 孙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白面

(1) 用小麦磨成的粉

(2) 现亦指 * ,用 * 制的 *

怀书

指游说之士怀带书策进行干谒。 唐 卢僎 《途中口号》:“抱玉三朝 楚 ,怀书十上 秦 。”此指 苏秦 说 秦王 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 灞 。”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东武

“ 东武吟行 ”的省称。《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李善 注:“ 魏武帝 乐府有《东武吟》,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参见“ 东武吟行 ”。

姻娅

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也作“姻亚”

辱居姻娅之后。——韩愈《为人求荐书》

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谢傅

见“ 谢太傅 ”。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新秋

(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

(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官渡

(1).官设的渡口。 唐 韩愈 《木芙蓉》诗:“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唐 韩偓 《早起五言三韵》:“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前蜀 韦庄 《建昌渡暝吟》:“月照临官渡,乡情独浩然。”

(2).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东北,因临古 官渡水 而得名。 东汉 末, 曹操 以劣势兵力战败 袁绍 主力军于此。今尚有土垒遗存,称 中牟台 ,又称 曹公台 。《后汉书·郑玄传》:“时 袁绍 与 曹操 相拒於 官度 。” 三国 魏 曹丕 《柳赋》序:“昔 建安 五年,上与 袁绍 战於 官渡 ,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时繁弱,射 连尹 於 嶅山 ;万辟太阿,杀 颜良 於 官渡 。” 清 陈维崧 《酷相思·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词:“一鞭裊裊临 官渡 ,雁叫酸如雨。儘古往今来夸割据, 漳水 也,东流去, 淇水 也,东流去。”

含风

带着风;被风吹拂着。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南朝 梁 虞羲 《见江边竹诗》:“含风自颯颯,负雪亦猗猗。” 宋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之一:“额黄映日明 飞燕 ,肌粉含风冷 太真 。”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贵臣

(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仪礼·丧服》:“传曰:公聊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 郑玄 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故人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鉴远》:“婴儿之病,多起於食;贵臣之祸,多起於宠。”

(2).中贵,宦官。 唐 刘禹锡 《子刘子自传》:“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 桓 立 顺 ,功归贵臣。”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岂望司服颁衣,贵臣传詔,綾裁飞鵠,絮裛仙蚕。” 宋 宋祁 《御戎论》:“夫大将在外,必有贵臣监军。贵臣见敌至,不课彼己强弱,不待便利,促其将使鬭,鬭而败,闭垒不敢出矣。”

河上

(1). 黄河 边。《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攻 韩 汾陘 ,拔之,因城 河 上 广武 。”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此 河 上盖近 河 之地,本属 韩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端》:“﹝ 陈凤翔 ﹞后以妄放潴水故,为 张制府 百龄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闻者快之。”

(2).即 河上公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 关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传》“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尝读 老子 《道德经》, 汉 孝文帝 驾从而诣之。”参见“ 河上公 ”。

旌旃

泛指旗帜。《后汉书·刘玄传论》:“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旌旃舟檝,横亘数千里。”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红颜夫人妇,悬首映旌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