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其二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雨·其二原文

不疾不徐势,檐声已细斟。

烟光春树合,黛景暮山沉。

米画迎眸赏,周诗即事吟。

贤臣虽跋涉,喜雨定同心。

诗词问答

问:雨·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

参考注释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檐声

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张倅生日》词:“宿云收尽檐声止。玳筵开,高臺风月,后堂罗綺。”

雨天屋檐的滴水声。 宋 张栻 《喜雨呈安国》诗:“悬知雨意未渠已,一夜簷声到枕间。”

烟光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迎眸

(1).触目,满眼。《水浒传》第十九回:“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 览毕,知是咏绣毬花所作。”

(2).犹迎面。 清 汤春生 《夏闺晚景琐说》:“ 徐 手携碧纱团扇,迎眸一笑,先入香幃,金钩戛声,细若碎玉。”

周诗

(1). 周 代的逸诗。《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寿几何?’” 杜预 注:“逸诗也。”

(2).指《诗经》。因其为 周 代诗歌,故称。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应配天於 唐 典,齐峻极於 周 诗。” 唐 韩愈 《荐士》诗:“ 周 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贤臣

贤明的臣子。《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跋涉

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途跋涉

喜雨

庄稼非常需要雨水时下的雨

喜雨过后,菜农一片欢欣

同心

(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