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

作者: 张嵲朝代: 宋代

劝农原文

奉诏励农耦,建旟行近郊。
流云生薄阴,远色澹平皋。
溪口逾散涣,山远始岧峣。
柔荑展翠茵,穹石架长桥。
暂休佳士庐,竹树干云霄。
步障疑围饰,杂花竞娴妖。
妆面羞短垣,儿童惊鼓饶。
皇恩信广大,只事因游遨。
竞识使君车,夫妇杂颠毛。
竟夕不知回,偃月生林梢。
已举候亭火,犹滞川上桡。
抚己愧民氓,归思戒屯膏。

诗词问答

问:劝农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劝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奉诏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崇文 奉詔,进退规矩。”《玉娇梨》第十一回:“原来 吴翰林 奉詔还京,择了吉日起行。”

(2).犹称旨。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钱少监 子,风骨不羣,文采富赡,恐可奉詔。’”

建旟

(1).古代冬季大阅,州里之长立旟旗以为标志,象征勇猛、敏捷。建,树立;旟,画有鸟隼的旗。《周礼·春官·司常》:“及国之大閲,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

(2).指大将出镇。《晋书·良吏传论》:“ 鲁芝 等建旟剖竹,布政宣条,存树威恩,没留遗爱,咸见知明主,流誉当年。”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每建旟推轂,三令五申,躬擐甲胄,亲当矢石。” 清 汪彦博 《纪柳州杨太守劝民开垦荒地事》诗:“ 杨侯 才多抱伟略,建旟边嶠新分符。”

近郊

位于城市附近的郊区

在近郊的家

远色

远天的颜色。 隋 薛道衡 《夏晚》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元 马臻 《德清夜泊》诗:“远色变昏晦,卸帆依浅沙。”

不近女色。《礼记·坊记》:“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 清 唐甄 《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

平皋

亦作“平皐”。水边平展之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汩淢噏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青春爰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 明 陈子龙 《九日昆山道中》诗:“平皋霽杪秋,行迈臻令节。”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山村隖集,非有平皋旷壤,通川之流。”

散涣

(1).形容水四散而流。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

(2).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明 李东阳 《改建忻庙学记》:“虽严驱力禁,强而使之学,亦散涣流荡而不可得。”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又以为 中国 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

(3).分布。 汉 王褒 《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远始

原始,最初。 元 虞集 《<罗氏族谱>序》:“圣人之心,亦岂不欲夫士庶人者,皆有以推其烝烝之孝,上及其远始曾高之祖,而无所閒歟。”

岧峣

山高峻貌

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曹植《九愁赋》

柔荑

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手如柔荑。——《诗·卫风·硕人》

翠茵

谓绿草如茵。亦指茂密的绿草。 清 阎尔梅 《登马服山》诗:“ 紫金山 顶石嶙峋,斑驳巖花袭翠茵。”

穹石

大岩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赴隘陿之口,触穹石,激堆埼。”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穹石,大石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长桥

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佳士

品行或才学优良的人。《三国志·魏志·杨俊传》:“同郡 审固 、 陈留 衞恂 ,本皆出自兵伍, 俊 资拔奬致,咸作佳士。” 唐 司空图 《二十四品·典雅》:“玉壶 * ,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 鹿门 有佳士,博览无不识。” 明 方孝孺 《赠瑄蕴中序》:“其论议理而节,达而不浮,翩翩乎佳士也。”《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引 清 毛奇龄 《题悦我轩》诗:“佳士不恆遇,垂老叹积薪。”

树干

树的主茎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步障

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

娴妖

同“嫺妖”。

优雅美丽。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皇恩

指皇帝给予的恩惠

皇恩浩荡

广大

(1) 宽阔而弘大

广大地区

(2)

(3) (范围、规模)巨大

掀起广大的技术革新热潮

(4) 范围很宽的

广大农村

(5) 数目很多的

广大知识分子

事因

事情的原委、因由。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今京降官罢相,乃止有麻制,又録黄各一道,并无事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前集》:“茶汤以罢交盂酒,酒至三杯説事因。”

游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夫妇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諫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白露 (按电铃)你们夫妇两人感情真好,这一会儿都离不开。”

(2).犹言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独言‘夫妇’,盖谓举国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谐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於上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唐 刘驾 《唐乐府》序:“获见明天子以德归 河 湟 地,臣得与天下夫妇復为太平人。”

颠毛

(1).头发。《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颠,顶也。毛,髮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清 赵翼 《寄晴沙》诗之一:“虽觉颠毛白,犹欣綵服斑。”

(2).见“ 颠毛种种 ”。

竟夕

终夜;通宵。《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偃月

(1).横卧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京房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称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兰荡》:“田畛细流,入池如偃月。”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絶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鲍彪 注:“偃月,额骨。”《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

(4).营阵名。《新唐书·突厥传上》:“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唐 方干 《狂寇后上刘尚书》诗:“纔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参见“ 偃月营 ”、“ 偃月阵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虽怀 子仪 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 林甫 偃月 之计,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权臣坐 偃月 ,弃官如飘蓬。”参见“ 偃月堂 ”。

林梢

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宋 米芾 《画史·唐画》:“余家 董源 雾景横坡,全幅山骨隐显,林梢出没,意趣高古。” 宋 秦观 《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 淮 流转处山。”

抚己

省察自己;自问。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致有鼠雀之牙,抚己多惭,见公甚愧。”

民氓

民众,百姓。《战国策·秦策一》:“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於 长平 之下,以争 韩 之 上党 。”《晏子春秋·问上六》:“田野不修,民氓不安。”《淮南子·修务训》:“轻赋薄敛,以宽民氓。”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故能别贤愚而获多士,成教化而安民氓。”

归思

回家的念头

(离家日久)归思甚切

屯膏

《易·屯》:“九五,屯其膏。” 程颐 传:“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屯,吝啬;膏,恩泽。后因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 唐 独孤及 《为杨右相祭西岳文》:“畜极不雨,屯膏未光。” 宋 王禹偁 《赐天下酺五日诏》:“禁之或慢,则糜穀滋多;赐之不行,则屯膏是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一:“盛世屯膏尚如此,况前代加赋派餉之日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