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岩高志尹寄寿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次韵黄岩高志尹寄寿原文

冠屦天地间,车笠风云从。
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
万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龙。
文气苏玉局,心事庞德公。
岂不愿纳交,谁与先为容。
何物瀹小子,托根岁寒松。
寄我寿我诗,墨妙扬古风。
扇开眼眊矂,翼起身龙钟。
要知片云外,实共二浙东。
气以类相应,面未心已同。
端如获骊珠,不羡放鸽笼。
滥吹谱美茎,难报来施丰。

诗词问答

问:次韵黄岩高志尹寄寿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次韵黄岩高志尹寄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冠屦

见“ 冠履 ”。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车笠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越 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要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初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后因以“车笠”喻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升沉虽异,车笠无忘。” 清 赵翼 《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奉访》诗之一:“车笠论交谊最亲,别来常恐见无因。”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且 欧 美 之风,尤为贱贫而尚富。不幸而贫,则故人犹覿面不识,絶无车笠之谊;若其富也,则国主前席,握手为懽。”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取友

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唐 韩愈 《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端人

正直的人。《孟子·离娄下》:“夫 尹公之他 ,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赵岐 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宋 秦观 《贺吕相公启》:“繇是端人坌集,异党寖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富翁》:“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

蒙童

知识未开的儿童。旧亦以指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 唐 彭晓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之一:“造化潜施跡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雁足系帛书》:“而坊本俗刻,蒙童所习,又多讹字。” 清 郑燮 《道情》之五:“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初见

初次会见 ;初次面见

初见鲁迅

不化

(1).不变。《列子·天瑞》:“不化者能化化。”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 淮海 变微禽,吾生独不化。”

(2).不朽烂。

宿学

(1).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詔颁天下。” 清 魏源 《户部左侍郎周公神道碑铭》:“帝选宿学,入侍讲幄,公矢其慤。”

(2).学识渊博。 明 宋濂 《送会稽景德辉教授乡郡序》:“ 景君 将东还涖教事,词林编摩之英,成均宿学之士,藩附宾僚之贤,咸造文若诗荣之。”

万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羽山

山名。 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人中龙

誉人之词。 晋 宋纤 隐居不仕,太守 马岌 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宋 苏轼 《孔北海赞》:“ 文举 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文气

〈方〉∶文静

玉局

(1).棋盘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玉局弹棋无限意, * ,肠断 吴 蚕两处眠。”

(2).道观名,在 四川 成都 。传说 李老君 曾于此坐局脚玉床讲经,因而得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记》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苏轼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诗:“莫欺老病未归身, 玉局 他年第几人。”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 玉局 讲残春换劫,石臺丹在草通灵。” 明 王世贞 《九支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书后,渐与金僊相对雄。”

(3). 苏轼 曾任 玉局观 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 苏轼 。 宋 刘克庄 《摸鱼儿·赏海棠》词:“悵 玉局 飞仙, 石湖 絶笔,孤负这风韵。”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见公书,稍涉 玉局 笔意。” 清 赵翼 《再题焦山寺赠巨超练塘两诗僧》诗:“我本才非 苏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烧猪。” 清 程文正 《钱王庙》诗:“残碑有字还堪读, 玉局 鸿文笔力遒。”

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纳交

结交。《朱子语类》卷二八:“其行辈与吾相若者,则纳交取友,亲炙渐磨。”《宋史·张忠恕传》:“始 魏了翁 尝勉 忠恕 以植立名节,无隤家声,及是嘆曰:‘ 忠献 有后矣!’ 真德秀 闻之,更纳交焉。” 明 归有光 《乞醯》:“是一事之微,可以纳交也,可以为惠也,可以使人称我也。”

为容

犹言修饰容貌。《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言我髮乱如此,非无膏沐可以为容,所以不为者,君子行役,无所主而为之故也。” 唐 杜甫 《庭草》诗:“看花随节序,不敢强为容。” 唐 元稹 《莺莺传》:“虽荷殊恩,谁復为容?”

替人美言推荐。《后汉书·马援传》:“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小子

(1) 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两个小子

(2) 儿子,小儿子

(3) 家伙——含有轻蔑意

(4) 长辈称晚辈

小子无所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托根

犹寄身。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后此,夫人综览季世,渐入浇漓,思携尔托根上国。” 周瘦鹃 《苏州游踪·记义士梅》:“铁榦虬枝綉古苔,羣芳谱里百花魁,托根曾在五人墓,尊号应封义士梅。”

寒松

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陆绩 字 公纪 ” 裴松之 注引《姚信集》:“ 王蠋 建寒松之节而 齐王 表其里, 义姑 立殊俗之操而 鲁侯 高其门。”《晋书·庾阐传》:“伟哉兰生而芳,玉产而洁,阳葩熙冰,寒松负雪。”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 明 马銮 《聂隐娘》诗:“雄心到底愧寒松,何必藏名峯外峯。”

墨妙

(1).精妙的文章。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虽 渊 云 之墨妙, 严 乐 之笔精……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臣所恨才非墨妙,思乏笔精;不能赞扬休祚,歌咏圣德。”

(2).精妙的书法。 唐 鲁收 《怀素上人草书歌》:“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进德 ﹞弹琴读书,或展古人墨妙,临写不释手。”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所嫌腕弱但涂蚓,敢詡墨妙堪笼鹅。”

(3).精妙的绘画。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相府徵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 虎头 墨妙能频寄,马乳蒲萄不待求。”

古风

(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2)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

开眼

看到新奇或美好的、珍贵的事物,增长见闻

这样的好风景,来一趟真开眼

眊矂

(1).因失意而烦恼。 宋 苏轼 《浣溪沙·和前韵》词:“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嬋娟。翠鬟聊著小诗缠。” 宋 杨万里 《餐霜醒酒》诗:“宿酒朝来醉尚残,胸怀眊矂腹仍烦。” 金 郝天挺 《送门生赴省闱》诗:“嗟我再衰空眊矂,喜君初筮已峥嶸。”

(2).粗心。 清 赵翼 《慰蕺园下第》诗:“眊矂春官又一回,谁从爨底识琴材。”

起身

(1) 起床

五点钟起身

(2) 动身;起程

起身去上海

(3) 站起;起立

龙钟

(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片云

极少的云。 南朝 梁简文帝 《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復还轻。” 唐 杜甫 《野老》诗:“长路关心悲 剑阁 ,片云何事傍琴臺。” 清 王夫之 《咏怀次韵》之二:“雷声偶逐片云起,轻碧无劳过雨凝。”

二浙

宋 代行政区划 浙江东路 与 浙江西路 的合称。辖地约当今 浙江省 全境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地区。 宋 陆佃 《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高丽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则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谓之南路。”

相应

(1) 相宜,应该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 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交互,互惠

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

端如

犹端然。庄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不羡

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鸽笼

见“ 鸽子笼 ”。

滥吹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