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地球七万里,知公父子姓名,兵戈气靖,玉帛欢联,一诺重千金,市易不惊同受庇; 入尘世九十年,备此神仙富贵,爱日春长,待云秋冷,三生留片石,去来有自遽全归。

挽联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环地球七万里,知公父子姓名,兵戈气靖,玉帛欢联,一诺重千金,市易不惊同受庇;
下联:入尘世九十年,备此神仙富贵,爱日春长,待云秋冷,三生留片石,去来有自遽全归。

对联备注:

(清-《挽盛康联》)

参考注释

地球

(1) [the Earth;the globe] 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 [world]∶指全世界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万里

万里(1916-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gong66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公父

亦作“ 公甫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父文伯 。见《左传·定公五年》。

子姓

(1).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 郑玄 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有易安室 者,父祖皆出 韩公 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 清 赵翼 《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 颜 柳 ,或可垂为子姓规。”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準此,是 汉 魏 旧法:谋杀、故杀、贼杀诸科,官未能理者,听其子姓復仇。”

(2).谓子辈;子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 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应训》:“ 秦穆公 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 高诱 注:“子姓,谓 伯乐 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新唐书·杨慎矜传》:“ 鉷 父与 慎矜 外兄弟也,故与 鉷 狎。及为侍御史,繇 慎矜 所引;后迁中丞,同列, 慎矜 犹以子姓畜之, 鉷 负 林甫 势;滋不平。”

(3).特指孙辈。《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郑玄 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 贾公彦 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玉帛

(1) [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used as state gifts]∶玉器和丝织品,古时用于祭祀,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

(2) [property;belongings]∶泛指财物

千金

(1) [a thousand jin gold]∶一千斤金子

(2) [daughter]∶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wealthy]∶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市易

(1).交易;贸易。《三国志·吴志·全琮传》:“ 柔 尝使 琮 齎米数千斛到 吴 ,有所市易。”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復脱衣市易。” 清 唐甄 《潜书·更币》:“古者言富,唯在五穀;至于市易,则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

(2).指购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贾语》:“贾者云:‘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贮此种书,恐其无人市易,徒伤貲本耳!’”

(3).即市易法。 宋 王安石 推行的新法之一。《宋史·食货志下八》:“市易之设,本 汉 平準,将以制物之低昂而均通之。”

尘世

[this world;this mortal life]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神仙

(1) [supernatural being]∶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immortal]∶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富贵

[riches and honour;wealth and rank]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爱日

(1).珍惜时日。《吕氏春秋·上农》:“敬时爱日,至老不休。”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迺几父旧治之地》诗:“勉哉思爱日,赠言同马檛。”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2). 汉 扬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李轨 注:“无须臾懈於心。”后以指儿子供养父母的时日。《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宋 朱熹 集注:“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於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清 顾炎武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诗:“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

(3).《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后因称冬日为爱日。亦常比喻恩德。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宋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枢密直学士刘综 出镇 并 门,两制舘阁皆以诗宠其行……都尉 王貽永 云:‘ 河 朔 雪深思爱日, 并 门春暖咏甘棠。’”

三生

[the three lives of rebirth]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片石

(1).孤石;一块石头。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片石孤峯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新五代史·唐庄宗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指石碑。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先圣先师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为赞。”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韵》:“新诗片石留题在,採蕨烹葵数往还。”

(3).指片状的石料。 滕代远 《为降低工程造价而奋斗》:“在隧道设计上,边墙衬砌用的料石,应以片石来代替。”

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有自

(1).有其原因。《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陈鼓应 今注:“有自也,有所由来,即有它的原因。” 宋欧阳修 《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2).有其来处。《元史·后妃传二·显宗宣懿淑圣皇后》:“阴功久积,衍圣绪於无疆;神器攸归,知庆源之有自。”茅盾《子夜》十一:“ 刘玉英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十七岁前读过几年书……对于交易所证券市场的经络,那她更是‘渊源有自’。”

全归

谓保身而得善名以终。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既寿而贵,保家全归。” 胡适 《<三侠五义>序》:“向来小说家最爱教他的英雄福寿全归。”参见“ 全受全归 ”。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对联推荐

诗词推荐

对联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